战国时期,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是因为惧怕秦国吗?

关于魏国从安邑迁都到大梁的时间,史书的记载是存在争议的,出现了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的说法,虽然准确的时间我们很难在历史的迷雾中发现真相,但是魏惠王三十年的说法明显是有误的。

魏国与齐国的争霸之战,发生在魏惠王十六年和魏惠王二十九年,两次“围魏救赵”的战略,让齐国成功将魏国拉下霸主宝座,如果当时魏国没有迁都大梁,齐国的战略根本无法实施。

因此基本可以确定魏国迁都的时间在魏惠王六年或者九年,此时魏国的势力仍然非常强悍,秦国尚未进行商鞅变法,国力仍然较为薄弱,没有争霸的资格。

虽然凭借强悍的军事力量,趁魏军主力投入中原争霸,在河西曾击败魏军,但随后就不得不向魏国认怂了。

即使是商鞅变法之后,在魏惠王后期的逢泽之会上,秦国是除了三晋外唯一的七雄,可见在这一段时期,秦国还没有后来那么高调,魏国更不可能畏惧秦国而迁都了。

畏惧秦国,从何说起?

关于魏国因为畏惧秦国,所以从安邑迁都到大梁的说法,更多源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魏国对秦丧地七百余里,所以畏惧秦国,将国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其实这种说法明显混淆了时间,魏惠王与孟子的这段对话,明显发生在马陵之战以及公子昂兵败河西之后。

此时魏国迁都已经三十年了,魏国是如何预测到秦国强大起来的呢?能够在三十年前提前把国都迁到开封,躲避秦国的锋芒,如果魏惠王能预测到秦国强大,恐怕会集中兵力对付秦国吧。

如果是魏国的都城安邑,靠近秦国,容易被秦国突袭土城,那么秦国的栎阳、咸阳距离河东同样很近,魏军也同样可以从河西高原突袭关中,魏军陈兵渭水,击败秦军并不是太久远的事情。

魏国“西丧地于秦七百里”,正是魏国极度虚弱之时

魏国作为战国第一位霸主,历经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国君,称霸时间将近一百年,其实力是非常强大的,百年的国力积累,也只有几代积累的富庶强国齐国、楚国能够与之匹敌。

作为春秋后期,逐渐没落的老牌大国秦国,在魏文侯、魏武侯时期,秦国被魏国欺负惨了,一度退守到渭水以西,秦献公继位后,励精图治,秦国国力逐渐复苏,开始有了参与中原争霸的资格。

秦献公在位期间,曾趁魏国在中原与各国争霸的机会,发动石门之战、少梁之战,击败魏军,威胁魏国都城安邑,但很快,在魏军的强大对抗下,秦军不得不把占领的土地吐出来。

秦孝公时期,魏军围攻赵都邯郸,秦军趁机在河西击败魏军,桂陵之战后,齐国联合诸侯将魏军围困在襄陵,秦军又趁机攻占魏国旧都安邑,襄陵之战魏国获胜。

强大的魏军回师进攻秦军,秦国不得不退出安邑和河西之地,马陵之战,魏国惨败之后,秦军卷土重来,再度与魏国在河西开战,此战中秦军主帅商鞅利用由于公子昂的私交,哄骗软禁魏军主将,趁机击败群龙无首的魏军。

此战之后,秦军才真正在河西压制住了魏军,秦惠文王八年,秦王派出公孙衍率军与魏国进行河西最终决战的雕阴之战,秦军大获全胜,斩首魏军八万,俘虏主将龙贾,魏国被迫割让河西之地。

不久之后,秦军趁魏国国力空虚之时,渡过黄河,一举攻占魏国的汾阴、皮氏、焦、曲沃等地,这才是魏惠王所说的“丧地七百里”,这样的局面与秦国关系并不大。

主要是齐国把魏国的主力和良将全歼灭了,魏国不得不吞下惨败的恶果,而魏国迁都时,对秦国根本谈不上害怕,虽然魏国从迁都后不久开始在洛水修筑长城。

恐怕是对秦军的骚扰不胜其烦,这就跟夏天有蚊子架蚊帐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因为嫌弃有蚊子、苍蝇,而重新买套房子,搬家到别的地方去,魏国迁都有其更加深远的战略目标。

魏国是三晋中最后迁都的国家,其目的是对中原空间的抢夺

首先,战国时期迁都的国家不少,比如赵国从晋阳迁都中牟,又迁都到邯郸,韩国从平阳迁都阳翟,又迁都到新郑,秦国从雍城迁都到栎阳,最后迁都咸阳。

这些迁都的目的无疑都只有一个,就是更加的靠近中原地区,参与中原的争霸,从而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利益,魏惠王继位之初,从安邑迁都大梁,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晋中,赵国从中牟迁都到邯郸的时间,为赵敬侯元年,即公元前386年,韩国于公元前403年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韩国迁都新郑,而魏国迁都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364年或者361年,相比于赵国和韩国,迁都是最晚的。

其次,魏国不同于晋国,从地理上来说,因为赵国和韩国的存在,魏国的旧都安邑,有着先天的地理劣势,就造成了魏国必须要迁都的条件。

晋国在现今的运城、临汾一带定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周围数百里都是晋国的领土,向西延伸到河西高原,再有黄河阻隔,战略纵深很大,向东有邯郸周围的土地作为战略纵深,又有太行、黄河阻隔,可以对抗强大的齐国,向南还有山川阻隔。

黄土高原的四塞之地,被晋国发挥到了极致,定都绛、新绛等地,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完全就是我能打到别人,别人想打我比较费劲,甚至根本打不到。

魏国虽然继承了晋国的核心区域,以运城盆地为中心的大片领土,但是韩国分得了临汾部分地区以及上党地区,赵国具有晋中及以北地区,山西的“表里山河”,全在韩赵手中,魏国的都城安邑处在下游,很容易被韩赵兵临城下。

魏武侯擅自干预赵国的君位争夺,导致魏武侯去世后,赵国、韩国联军支持魏惠王的弟弟公子缓争夺魏国君位,并在浊泽之战中大败魏军,并将魏惠王包围在军中,最终还是韩赵两国出现分歧,韩国提前撤军,才使得魏国反败为胜,魏惠王保住君位。

最后,魏惠王时期,东方的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魏国在诸侯争霸中的主要对手,随着韩赵都将都城迁到中原地区,魏国如果依然在安邑定都,在诸侯争霸中将不可避免的落入下风,而且韩赵两国已经开始联合对抗魏国这个大哥了,魏国必须有所行动,才能保住霸主的地位。

再者,诸侯争霸讲解的策略是拉拢大国,威服小国,对抗强国,随着三晋和楚国在中原的扩张,西边的小诸侯国已经被消灭干净了,天下的小国只有鲁国、卫国、宋国、陈国、蔡国等这些淮河、泗水周围的小国,如果魏国离得远了,怎么能够威慑这些小国,令其臣服呢!

所以说,魏国迁都,更多的是与齐国争霸的需要,以及三晋内部日益复杂的内部矛盾,地理上的劣势迫使魏国必须迁都才能保住霸主的位子,如果魏国依然安坐河东,恐怕有成为第二个秦国的可能,被韩赵封锁住进入中原的通道,虽强但难以称霸!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国时期,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是因为惧怕秦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