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里的秘密

“医生,您给看看这方子怎么样?”这是任何一个中医常常会碰到的问题,问者的出发点透着说不出的诡异,一般我不会理睬。

但有一次,我好奇扫了一眼,问:“你是去看痛经吧?”

“是的,是的!”

“还跟医生说想顺便治疗一下便秘吧?”

“是的,是的!”

“还说自己脸上长痘痘吧?”

“是的,是的!”

“还说想顺便减个肥吧?”

“太神了!您果然都知道!”

“很遗憾,这个方子你一样都治不了。”

因为那是一个火锅方。



火锅方是那种一出手就是二三十味药,用药思路如霰弹打鸟,阴阳气血药每样来一点,完全看不出一个方子里药与药的关系和配合的方子。


这还好,更有些中医,不但不了解药的性味归经,干脆功能主治都不想了解,对单味药的理解直接对应为现代医学的病名或者现象,比如决明子降血压,葛根降糖,大黄通便,藁本祛痘,菟丝子美白,薏苡仁减肥。把这些功能的草药凑一起,就具有了所有的患者需求。



这些似是而非的关联其实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医对药性的理解,在实际运用上,能有一成有效率算奇迹了。因此现代人认为中医不治病,是用来调理的,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调个半年一年也没啥变化,安慰剂而已。


当代药典对一味药材的真正描述,是这样的:

性味与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虽然这样的描述也已经远远偏离了真正的药性。


科学教的铁粉,认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如果仅仅是灶心土这样的药材就让他们笑掉大牙,以下我要说的,可能让他们笑到失禁。


中医是巫术。一直就是。



人类对巫术有着莫大的误解。远古的人类,力量比不过熊,速度比不过虎,攀爬比不过猿,凭什么生存?巫术。巫术是沟通天地,实现目的的方法。通过巫术,人类得以避过灾害,对抗猛兽,治愈疾病。无论是舞步、手势、咒语,还是用药,都是一套与天地的沟通符号



正确的科学观不是一听巫术就否定,而是,我不知道这为什么有效,但背后一定有科学的规律还没被发现。事实上,2000多年来,中医们也是本着这样的美好愿望,去研究经方和本草,总结出一系列药理和用药思路,试图“用古人的法,开自己的方”,最后,他们大多数都失败了。


因为中医是巫术,用药是符号,符号和作用之间的关联是现在我们不能理解的道理,只能囫囵吞枣的用着。比如当归被总结为补血,但吃当归一天血气上来了,哪有这么快生成血的?所以当归不是补血,而是呼唤血。


 

很多现象没有为什么,硬要让现象逻辑化,最后都是自寻烦恼。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因为中医无法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释清楚。其实科学本身也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因为万有引力。什么是万有引力?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就会存在引力。为什么有质量的物体之间会存在引力?问死了。自认为科学好的人,不妨这么问问,看看几个问题可以到头。



因此不知道一个现象的来龙去脉不丢脸,只要知道怎么用就可以。比如,根据统计学,某城市的平均寿命为68岁,那么保险公司只要把返还年龄定到70岁,就可以保证大多数人拿不到,至于为什么是68岁,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所以每个优秀的药方,都犹如一幅隽永的画卷,不懂的人,自以为可以加减,在画卷旁盖几个章,提几首诗,其实是没有理解画卷的意味,贻笑大方。这些药方,往往不知道是哪里传下来的,但每个都珍贵无比。


千里江山图(局部)


仲景的经方,传自上古,大多不过五六味,多则七八味药,薯蓣丸这样的二十一味超级大方,后世医家甚至认为是别人塞进去的。两味药的方子,就有各自的功效和二药同煎的功效三种变化,算上药量的变化,已是惊人,每多加一味都是人力无法穷尽。而经方的用药和配比在药效上如此效如桴鼓,说中医是实践医学的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医圣的药尚且是传承而来,不知一些中医哪来的底气随手开出几十味药。



五六味药的方子尚且是上古所传的符号,十味以上的大方又如何会是人力所创?不过是因缘巧合被人类保有而已。就像构成“白遍”的十四味药食同源的本草,攻守有据,无需辩证即可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大方,“大念处”能做的只能是传承,在本草的来源上,最大限度的使用道地原材料,符合方义;地道加工,保证品质;提取浓缩后的成分占比,维持汤药的原汁原味。



现在各行各业都喜欢谈敬畏心,我想,不自作聪明,是中医人应有的敬畏心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药方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