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流失率高,为什么用户总是刚下载就卸载?
怎样让新用户尽快体验产品核心业务?
将App拉新效率提高200%,是怎么做到的?
·····
这几个问题相信也是困扰大多数运营者的难题,用户在App内的使用体验不仅影响App的下载和活跃程度,还关系到核心业务的运营情况。
不得不说,在“智能手机用户大约80%的时间花在App上”的时代,自动绑定技术在移动端的价值不言而喻,能够给营销拉新、业务体验带来更深层次的发挥空间。
什么是App自动绑定
其实自动绑定并不复杂,指的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需要手动操作的场景自动化”,直接降低运营难度,绑定业务场景。
实现方法:首先App集成openinstall sdk,然后在分享的h5页面上集成openinstall web sdk,并且自定义拼接各种动态参数,就能在新用户安装App后自动绑定双方关系,完成特定操作。过程中过滤掉“用户授权、页面提前注册、App内填码、搜索””等复杂的操作步骤。
这种方法本质上是在落地页下记录用户信息,因此只要新用户打开过分享的url,哪怕对方改用其他应用商店等渠道安装App,也能实现自动绑定,匹配精准度相当高。
这种自动绑定技术能用在产品的哪些场景呢,我根据市场上的一些产品正在使用的方案做了一套总结,相信以下几个技术导向的场景变革一定能带给你新的灵感。
场景一:分享激励自动获取奖励
用户增长是每个产品都要做的事,在决定做增长前,要考虑两点:
1、这个产品对用户/消费者是否有价值?
2、怎样在产品中内置增长机制?
当产品已经好到让大家自发传播时,就可以着手打造一个分享推荐体系了。分享激励是几乎每个App在拉新阶段都会做的活动了,滴滴出行、瑞幸咖啡、神州出行都靠这种方式在产品初期迅速积累了一大批新用户。
邀请过程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邀请方法:
这两种玩法主要用于App开发者统计双方的邀请关系和发放奖励,一种是邀请码形式匹配,一种是个人账户信息匹配。前者需要用户在注册时填写邀请码,后者需要用户在邀请页面提前填写手机号码注册。但两种方法都存在不小的问题:
1、系统开发成本高
无论采用邀请码匹配、还是账号匹配系统,App开发者都需要做专门的开发和接口来维护并匹配庞大的数据系统,服务器压力较大,人工开发量和维护成本也并不划算。
2、邀请流程不佳,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无论是填写邀请码、还是页面填写手机号码/验证码,用户主要存在几个顾虑:
担心好友反感:老用户发送邀请码或页面后,还要教好友如何下载填码、许诺好处等等,说服成本太高。
流程太长、不够方便:本身就需要用户在转化过程中付出一定的操作成本,填写信息太过繁琐。而我们都知道,产品流程每多出一个步骤,就必定会流失一部分用户。
隐私泄露:上了年纪的用户,总会担心填写手机号码泄露个人信息,并且页面获取和填写验证码等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还是太大。
当多种繁杂的要素结合到一起,用户的转化障碍就会越发凸显,实际的返利营销效果,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自动绑定,让分享邀请无比简单
运用自动绑定技术,能在H5邀请页面直接获取老用户ID参数,并在App端精准匹配。从而得知某个页面由谁分享而来,谁又通过这个页面安装了App,后续他又做了什么。再也不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码或账号信息匹配来源。
对App开发者来说,只需要集成openinstall sdk,再做一些适当配置就能实现用户关系自动绑定。不需要再开发和维护一套账户匹配或邀请码匹配系统。
对用户来说,只需要分享邀请页面给好友,好友通过这个页面下载App并登录,就能获得奖励。不需要再繁琐的在页面注册、下载后填码。
对于App本身,分享引流的效果更佳,用户增长提高、流失率下降,营销拉新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更多使用案例
只要是和邀请、分享、推荐相关的功能或活动,都可以用到自动绑定技术。如:老带新邀请有礼活动、分享返利类App、酒店/旅游等会员制App,都能实现无码邀请自动绑定。此外还能用于地推、KOL推广、政务/物业等App的线下推广场景,无需填写地推码、人员信息即可自动统计业务人员业绩考核。
场景二:自动添加社交关系
相信你一定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朋友们都在玩同一款手游,队伍就差你一个了。这时他们发给你一个邀请页面,你下载完App注册,朋友们得先问你ID叫什么,然后一边吐槽你ID起得太复杂,一边输入你的ID添加你为好友(过程中可能还会打错几次ID),加完好友才能拉你组队进入房间开始玩游戏。
这个体验过程中的操作缺陷其实也不难看出来:
1、用户手动搜索,精准度不足
许多用户在产品中创建的ID,往往都是相当个性的,尤其是像游戏类App,为了凸显个性,用户常常会起各种符号、拼音、语序、外语相组合的网络ID,给添加者造成一定的搜索难度,导致邀请人需要反复的进行“搜索”、“添加”操作,产品体验流程相当漫长。
2、关系链难以搭建,产品起量障碍重重
不单单是手游App,在更加依赖关系链的社交或共享类App上,“搜索并添加好友”这个操作更是成为产品用户起量的关键,始终是一道必须跨过的体验门槛。许多社交,游戏类产品,在推广初期,就是因为没能迅速积累第一批用户而黯然离场。
免搜索自动绑定,跨越体验门槛
技术上依然是通过openinstall在H5落地页上写入邀请人的ID(游戏角色ID/社交名字等)。老用户邀请新用户下载App进行互动,只需通过此链接安装成功,双方就会自动加为好友,老用户不必手动搜索好友ID添加。
以手游App为例,使用自动绑定功能后,再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就不会再出现开头提到的尴尬情况了。
首先,朋友想拉你一起玩游戏,在游戏里分享邀请页面给你,你点击这个页面下载App,安装后登录注册,这时哪怕你把角色ID起得再个性再复杂,只要首次登录游戏,就会和邀请你的朋友自动添加为好友,你一登录,大家就可以直接拉你进入房间愉快玩耍啦。
除了自动绑定之外,也可以用于游戏推广,推广业务员通过该分享链接绑定到双方的邀请关系,后续你拉来的用户在游戏中进行消费或某些特定操作,都可计入到绑定的推广员业绩中。
更多使用案例
类似的自动绑定使用场景还有:社交App(校园/社区/婚恋/交友/办公等)下载后需要加好友才能使用核心功能互动;有强烈互动需求的联机类、对战类手游,比如:斗地主需要3个玩家才能开始游戏、王者荣耀可以5个玩家开黑;共享类应用、拼团砍价应用、二手交易应用都可以用这个功能让用户快速加好友,尽早接触App核心业务场景。
场景三:自动绑定裂变层级
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让精准分销成为可能,无差别拜访、低效的人海战术可以休矣。据统计,美国有1000万+推销员,中国有8000万+业务员。推销员面向C端,业务员面向B端。这么多业务员在干什么?在碎片化渠道里做深耕,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分销没有替代手段,是获取用户的绝佳利器。
App裂变拉新的基本路径
首先你需要将裂变海报或链接分享出去,好友通过你分享的海报、链接进入页面,然后引流到App中完成特定操作,系统就会提示你获得一部分佣金,这是裂变拉新最直观的流程。
除此之外,如果好友的好友完成付费,你也可能会获得一部分佣金,而如果你邀请其他人和你一样成为专门做推广的人员,那么你也可能会获得一部分佣金。总之,分销的佣金规则设定是其不同于其他裂变玩法的主要特征。
最高效的裂变拉新:自动绑定层级
这种拉新中最关键的一环,无疑是层级绑定,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下级好友完成付费等操作,你将会获得一定的佣金奖励,这需要你和好友形成绑定(比如:师徒、推荐人、好友等称呼)。
2、邀请其他人和你一起成为推广人,那么你会获得更多佣金,这需要把你和其他推广人形成绑定。
通过集成openinstall,在海报、链接等邀请路径中拼接分销员的专属ID,之后只需给不同的用户开发不同的分享入口,根据不同的对象分享出你的专属落地页,对方下载注册App后,就能自动识别绑定你们之间的关系。
以教育类App的裂变为例:
模拟一个大致完整的分销逻辑:邀请用户(发展下级),邀请老师(发展推广人),当他们通过你的邀请二维码下载登录App,你们就能顺利绑定上下级或多级分销关系,并自动计入相应积分。此外,你的下级如果在App里通过充值等形式成为VIP(产生消费行为),你也会从中获得更多奖励。
除了通过教师拉新外,还可以在多个行业中运用这套价值链传播体系,类似的场景还有:通过旅行社、俱乐部、酒店、某个组织机构来向用户传递产品价值,获取第一波用户增长,又能借第一波用户再次发展个体推广人或同级分销商,扩散到他们的社交圈传播,获得第二波用户增长。
最终,旅行社带来导游、旅游顾问、旅游从业者等;俱乐部带来内部会员、沙龙用户等;酒店带来游客、商务人士、VIP会员等;学校带来老师、学生、家长等;医疗机构带来患者、医生等精准垂直用户。
更多使用案例
最能够完美匹配裂变机制的必定是社交场景,因此像社交电商、师徒制新闻信息流、网赚App、课程分销、KOL推广、淘宝客(联盟分佣)等产品都拥有自动绑定功能最契合的使用场景。让用户邀请和业绩统计流程自动完成,操作成本缩至最低。
场景四:自动绑定专属服务
营销观念正在改变服务业生态
市场上最先采用营销观念的公司有通用电器(General Electric)和宝洁(Procter&Gamble)公司,他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最后都是以更加充分地满足客户需要作为竞争中重要的获胜手段。在他们之后,许多传统零售商也慢慢采用了营销观念。
在服务业里,包括航空公司、公用事业、银行业、投资公司、金融、医疗、地产和保险公司,都慢慢接受营销观念,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培训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如顾问、客户服务、代理人、业务员为客户提供专属的销售、咨询、保障等服务。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服务理念得到进一步升级,许多服务行业为了增强竞争力,都会通过“移动应用+专属服务”贯彻营销观念。比如:银行过去开放时间有限,中午和晚上直接就关门停止服务,这只是方便了银行家们。但现在银行开放时间延长并且提供了更多便民服务,像ATM自动取款机、网上银行App等,都是为了更加便于服务大众而出现的。
自动绑定,让互联网营销更直接
理解了上述营销观念后,我们就能明白,利用App结合一对一的专业服务,是多数行业必备的营销方法。
传统做法的基本逻辑就是:假设你是销售业务类人员,当你为客户在办理完业务后,你会推荐客户下载App,以便提供后续查询、保障等服务,在App安装登录后会让他把你绑定为上级(客户经理、推荐人等)。绑定后,你就相当于发展了一个客户,并计入个人绩效,此后该客户产生的消费以及你对他的指导、服务,就都能与你的业绩挂钩。
当你分享出去下载二维码给客户,通过openinstall自动写入推荐人身份,客户扫码下载,就能自动把你绑定为上级。
以上述模拟的保险产品为例,传统做法需要在用户安装登录后,让他搜索你的工号添加为客户经理;但使用自动绑定后,只需要通过你的二维码扫描下载,就能在安装后自动绑定你为客户经理。
这看似小小的一步交互,却能大大提升业务人员的拉新和工作效率。想象一下,在本就复杂的业务场景里,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沟通是具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比如我们都遇到过的情景:去某个银行办理业务,经常是一个客户经理应对多个客户:这边一个办开卡业务的,那边一个办社保开户的,对面还有一个申请账户挂失的......一个客户经理就忙得分身乏术、焦头烂额的,怎么还能在指望他这时抽出时间再去指导客户绑定App或手动登记呢。
更多使用案例
只要和业务员业绩统计相关的场景都能使用自动绑定。比如:大规模地推活动的业务员绩效统计、银行职员推广网上银行App、政务物业类App社区推广无需登记自动统计、保险金融类App自动绑定客户经理以便后续指导、地产App自动绑定房产经纪人推销房源、酒店类App自动绑定发展VIP会员制、教育类App老师拉旗下班级的学生入群......基本上各个行业都能找到相关使用场景,请大开脑洞吧。
场景五:自动关注内部资源
偶像经济带来的应用需求
随着网红文化、IP与粉丝经济的迅猛发展,偶像作为文化内容产业,需要经济发展支撑(宏观经济增长创造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8000美元左右时,文化产业会迎来高速增长。包括影视、网刷/网大、广告、综艺和二次元在内,预计2020年偶像市场的衍生层市场规模可达550亿元。
这种趋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也被无限放大,大量应用成为偶像文化的活跃社区,如:微博依赖明星网红话题、微信运营公众号自媒体、小红书主打美妆博主、B站流行二次元文化、虎扑营造体育社区、抖音快手淘宝的直播带货、各大直播平台培育的主播直播间。App社区化导致许多兴趣内容的分享容易吸引志同道合的用户。
自动绑定,让关注更进一步
许多应用在拉新上常常采用限制一部分功能的做法,引导用户下载App体验,比如文章需要打开App才能查看完整内容、视频需要打开App才能观看高清资源。
用户在分享App内的内容后,如果有人真的喜欢内容并且感兴趣,就会下载App观看,这时通过openinstall在页面读取分享信息,用户下载App登录,除了能继续跳转指定页面观看完整内容,也会自动关注该房间、用户等内部资源。
更多使用场景
使用该功能切记不可滥用,要找到某些比较有效的场景应用。一般可以用到的场景比如:分享主播自动关注直播间、分享视频自动关注UP主、分享资讯自动关注自媒体号、分享网红动态自动关注网红等。
自动绑定技术的未来导向
对各行业的公司来说,能成为市场强者的,一定是那些率先使用合适的新技术和新工具,充分认识工具价值的玩家。打磨一个好产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肯定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里抠出来的。而像自动绑定这样的通用技术,必然是产品生态化、互联网化战略升级途中的一块垫脚石。
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一定是更加开放、更加生态化的,到那时候,老人和小孩不再需要熟悉“搜索、填码、菜单、关注”等绑定的相关场景,任何用户只要凭借一个链接下载,就能快速体验产品核心业务。到那时,率先使用先进方案的App,就会取得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