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流派---小生流派

越剧,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称为我国的“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仅次于京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全世界,从最初的的笃班发展到男子越剧,演变为如今的女子越剧为主。如今越剧舞台上的男性角色,学术名词统称为“生角”,大多由女子扮演。

越剧的发展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付出与贡献,老艺术家们,从最艰难的时期开始发展,并不断坚守,传承。根据自己的嗓音特色,发展为公认的十三个流派,其中小生流派六个,花旦流派七个,还有一些部分地区认同的流派。

越剧有如今的“我国第二大剧种称号”的殊荣,除了跟后辈们的努力分不开以外,更可贵的是越剧十姐妹的付出和坚持。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越剧舞台上出现了十位不畏艰险、勇于抗争的十位越剧女演员,1947年因同台演唱越剧《山河恋》而出名,他她分别是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 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 、吴小楼。虽是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其十位女子为越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越剧小生派介绍:尹派、范派、毕派、陆派、徐派、张派(老生流派)

尹派

尹派是有越剧皇帝之称的尹桂芳创立,小生流派,尹老的表演虽朴实无华,但朴实中带着丝丝灵气,聪颖但不轻佻,活跃但不放浪。尹老一开始其实是学习花旦的,后来才改为小生,在不断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长,尹老在继承和发扬越剧的同时,不断吸取其兄弟剧种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色,创立了自己的小生流派,并不断培养弟子,将其传承开来。在越剧戏迷中有这样一句话“十生九尹”,足以见尹派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尹派的起腔有鲜明特色。它起音较低,音调亲切自然,在尹老的艺术生涯中,塑造角色最多的,也是温顺儒雅的书生形象,例如《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何文秀》中的何文秀等,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形象。当然除了这一类儒雅的形象,其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形象,无论扮相还是唱腔方面都有明显的变化,这也是一经典。

范派

范派是范瑞娟创立的小生流派,并且范瑞娟老师是[弦下腔]的首创者,她十一岁进入“龙凤舞台”学习花旦,跟尹桂芳一样,先学的花旦,后转小生,并在小生方面长足发展。 她能自如地运用丹田之气和头腔共鸣相结合的发声方法,中低音厚实,高音响亮有力,使唱腔凝重大方,富有阳刚之美。

其唱腔音域宽,声音雄厚有力,旋律起伏大,长句多,擅长利用抒情的方式演绎人物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其曲调、起腔、甩腔、小腔更具特色,并且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派的又一特色。范派在抑扬顿挫的曲调中诠释人物形象,在时快时慢的节奏中感受人物心理变化,其过程很是享受。

毕派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小生流派。毕春芳生于上海,12岁入鸿兴舞台学戏,与戚雅仙搭档,二人长达半世纪的合作,毕老向范瑞娟和尹桂芳学习和借鉴,结合自身所长,在唱腔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

毕老的毕派,唱腔明朗豪放,具有粗犷的男性特色,唱腔中常出现一种切分符点音型,因此,其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在塑造不同的任务形象时,采用不同方法和在唱腔上使用不同的唱法,使得人物更加鲜活。其《三笑.点秋香》中的唐伯虎,《白蛇传》中的许仙,都是比较经典和鲜活的形象。

陆派

陆派是陆锦花创立的小生流派。陆老生于上海,13岁开始学艺,专门学习小生,时越剧改革的第一批参加者代表之一,1947年自立门户,成立少壮剧团,后转入上海越剧院。陆锦花受马樟花的影响,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陆派”。

陆锦花最擅长演穷生戏,她演的“鞋皮生”和“破巾生”堪称一绝,被称颂。演唱时,将人物放在中心位置,以突出人物为重重之重。个人认为,对于越剧初学者而言,除了尹桂芳的尹派很好学之外,其他的就是陆派了,曲调简单,容易上口。

徐派

徐派是徐玉兰创立的小生流派,与王文娟老师创立的王派是经典的搭档。徐老13岁开始学艺,与尹桂芳和范瑞娟一样,起初都是学习花旦的,徐老先学花旦,并且也学过文武老生,在唱腔和武功方面,为其后来自立门派打下了坚实基础。

徐老的唱腔和表演,突破了人们对“越剧都是软绵绵的”的认知,无论是在“哭祖庙”中还是在《红楼梦》的“哭灵”中,其高亢壮烈和悲痛控诉都突出了越剧不止是柔弱,更多地也可以代表力量。

张派(唯一的老生流派)

张派是由张桂凤创立的老生流派,这是公认的唯一的老生流派。张桂凤生于浙江,13岁在浙江嵊县学戏,后转入上海越剧院,其塑造性极强,在《祥林嫂》中的吴妈,仅仅一句台词,将其精神麻木的形象表演的如木三分。

张桂凤戏路宽,在表演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注重刻划不同人物的个性,有“性格演员”之称。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极其具有成效。

越剧其他公认的流派:竺派、陈派、毛派、金派、高派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剧流派---小生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