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远古神话的要义,解密电影背后的千面英雄之旅(下)

题记:

在《权力的游戏》里,在游戏圈中翩翩起舞,进退从容的小指头一针见血的指明:混乱是阶梯。乱世,才是英雄的竞技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行。借由混乱的阶梯,故事里的逐暗英雄踏着汩汩血泊、踩着皑皑白骨,登上了梦寐以求、高高在上的铁王座。历经过铁血的荣光,尽享了残暴的欢愉,沾染了暗黑色彩的英雄才得以高坐在阴森生冷、坚硬高耸的铁王座上,睥睨着芸芸众生,俯视着卑微的子民。而在高据的权力王座之上,你可以清楚的听见:那无比得意、凄厉狰狞的枭笑声,尖锐诡异的笑声在空旷的宫殿环壁上不断叠合,反复缭绕,最终破壁而出,刺破苍穹;你也会清楚的看见:曾手握正义之剑的屠龙英雄身上,慢慢长出了暗紫色的寸寸逆龙鳞,他缓缓转身戴上了恐怖狞厉的青铜面具;接过充满嗜血欲望的骷髅权杖;捧起惶惶进献的荆棘之冠,镶嵌在王冠上鲜红夺目的明珠正是死神贪婪注视的眼神;在王宫的中央,新颁布的法典神柱直冲云霄。英雄步入黑暗的云端,在冕旒叮当、紫蟒玉带下偶现鳞爪憎容。正义之剑重新入鞘、锁匣尘封,静待下一位屠龙英雄的开启。

杜鹃啼血猿哀鸣,危楼望尽天涯路;雁阵惊寒声嘶断,残阳泣血映霞伤;舸舰迷津沉舟畔,关山难越失路人。

观影千部,解密套路;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七)

我们在这个系列的第六篇,介绍了电影第二幕的下半段的五个标志性要素:坏蛋逼近,灵魂的暗夜,虚假的胜利,一无所有和第二个惊人意外。还举例说明了一些简单的识别特征。也谈到人物所经历的成长弧变化曲线。

我们再回望一眼远古的神话和传说,在黑暗洞穴的最深处,对手的老巢,最凶恶的毒龙守护着光芒万丈的宝藏。在这样关键的屠龙时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可能会很揪心的问?决战还有机会避免吗?我其实也很想问?英雄是被吓唬大的吗?所以很抱歉的通知您,这会想撤肯定不行。

如果要在宏伟神圣的大殿里供奉英雄的造像,在浩瀚历史的碑文中铭刻英雄的传奇,在千年传唱的史诗中歌颂英雄的神迹;那伟大的功绩就必需穿越险境的边缘、遭受深沉的磨难、在极端尖锐的痛楚中获得。也只有经历过这些,英雄才配得到上天恩赐的报酬—最绚丽的瑰宝。宝藏象征着某种复活力量,意味着与某种更高意志的和解,也意味着某种神启。由此,英雄的丰碑才得以巍然耸立,英雄的故事才能被谱写传奇,英雄的信仰会化成旗帜,在空中猎猎飘扬。英雄的形象将变身,笼罩上一轮神秘的光辉,受人顶礼膜拜。英雄也从此至高无上。

在神话故事里,宝藏一旦获得,接下来,非凡的力量重新复活,英雄被赋能,他将带着万能药——某种启示,走上返回的路,回归到正常世界,造福曾经宁静的众生世界。

我们看看神话里的英雄是如何带着神启回归的:轩辕黄帝在涿鹿大战猛龙蚩尤,历经艰险,众望所归;从此风调雨顺,万民安业。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篱舍,只钓王与候的直钩渔翁姜太公,背榜下山,斩将封神,助武王伐纣,创周朝八百年太平基业,从此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普罗米修斯在奥林匹斯山盗得天火,驱逐黑暗,启智黎民,被缚于高加索山风吹日晒,鹫鹰啄食,代众生受苦。释迦摩尼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梵天神从天而降,恳请他成为众神和众生的导师,佛陀受感化,走上了无价的恩赐——宣扬成佛之路。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在荒野的西奈山上,上帝发出了它的光辉,将《十诫》赐予摩西,他带着法典归来,他的话就成了律法,以色列人成为上帝的选民。

在另一类版本的神话传说里,它不符合电影的高票房叙事,通常只出现在原罪系的电影里。它更深刻,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一样暗黑深邃,这是其后期文学的哲学总纲。象达芬奇的手稿一样笼罩着一丝邪恶的气息,正如你所熟悉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它不符合普罗大众的品鉴能力,大众只能接受简单东西的反复重复,哪怕是显而易见的谎言。但这个另类版本其实更接近真实历史的写照。

如果用场景化的语言来描述它,可以是这样的:在《权力的游戏》里,在游戏圈中翩翩起舞,进退从容的小指头一针见血的指明:混乱是阶梯。乱世,才是英雄的竞技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历史总是在军刀上前行。借由混乱的阶梯,故事里的逐暗英雄踏着汩汩血泊、踩着皑皑白骨,登上了梦寐以求、高高在上的铁王座。历经过铁血的荣光,尽享了残暴的欢愉,沾染了暗黑色彩的英雄才得以高坐在阴森生冷、坚硬高耸的铁王座上,睥睨着芸芸众生,俯视着卑微的子民。而在高据的权力王座之上,你可以清楚的听见:那无比得意、凄厉狰狞的枭笑声,尖锐诡异的笑声在空旷的宫殿环壁上不断叠合,反复缭绕,最终破壁而出,刺破苍穹;你也会清楚的看见:曾手握正义之剑的屠龙英雄身上,慢慢长出了暗紫色的寸寸逆龙鳞,他缓缓转身戴上了恐怖狞厉的青铜面具;接过充满嗜血欲望的骷髅权杖;捧起惶惶进献的荆棘之冠,镶嵌在王冠上鲜红夺目的明珠正是死神贪婪注视的眼神;在王宫的中央,新颁布的法典神柱直冲云霄。英雄步入黑暗的云端,在冕旒叮当、紫蟒玉带下偶现鳞爪憎容。正义之剑重新入鞘、锁匣尘封,静待下一位屠龙英雄的开启。

杜鹃啼血猿哀鸣,危楼望尽天涯路;雁阵惊寒声嘶断,残阳泣血映霞伤;舸舰迷津沉舟畔,关山难越失路人。

我们再看一下当代企业家的官方传记,看看与电影的千面英雄之旅有没有区别?请您自己来判断会是巧合吗?

今天的我们听说过很多当代企业家的传奇故事,这个名单如果你想听可以相当长,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涌现了一批曾经站上过巅峰的企业家。你如果看看这些成功人士的官方成长历史,是否惊人的雷同,请您来给答案。比如俞敏洪的故事:高考屡次落榜,大学追不到女神,留校后被记过开除,创办新东方,与黑道抢广告地盘,与公职人员饮酒过量差点致死,新东方起步发展,中国式合伙人新东方三杰胜利会师,风云际会,克服各种危机,不断扩张成长,公司在很多个发展高点,一不小心差点倒掉,在纳斯达克成功敲钟上市,成为民办教育第一股,为社会培养大批精英人才,做出杰出贡献。基本路径是这样的套路:英雄淹没于芸芸众生,一些因素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越过了第一道边界——进入冒险的世界,迎来了伙伴,得到祝福,来到了第二道边界——险境的边缘,前进过程中坏蛋逼近,经历了灵魂的暗夜,有过虚假的胜利,差点一无所有,在黑暗洞穴的最深处,与毒龙决战,取得最终的胜利,成为屠龙英雄。带着神启,走上返回的路,造福众生。

你回顾一下所熟知的商界精英的传奇历程,看看能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你可能会说,就这样按套路忽悠我们,合适吗?怎么故事结构都一样呢,除了主角和枝节不同?应该很诚实的说,他们没有刻意忽悠,即使一开始说出的故事不是这样,经过口口相传,文人润色,最后的定稿故事还会是这样。你认为是企业家们需要这样的故事吗?坦率的讲,不是的。是因为听故事的人需要这样的传奇,你坐在台下听演讲布道的时候就期待听到这样的故事,然后掌声雷动,企业家也会在一遍遍的讲述中不断提炼完善固化这些具有现场感染力的故事。听众的需求决定了供给,不管客观真实是什么,否则就不会作为经典励志故事流传。

因为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深处,都镌刻着一段千面英雄之旅。是芸芸众生需要它,它就会戴着各种不同的枝节面具反复出现,满足众生的心理需求。

极端一点看,你接受这样的企业家故事版本吗?一位奸懒馋滑坏,阴毒损黑狠的屎壳郎,坐着啥事情不干,天上不停的掉大粪球,捡大馅饼。人生居然从此一路开挂,半道上流氓成性,坏事做绝,还身居高位,山呼海啸,受人尊重。最后一贼得道,犬牙升天,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你如果认为这样的成功故事很励志,很激动人心,我个人完全没有意见。但你想知道真实世界的商业故事,如果不包含政治因素的话,吴晓波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

我们在电影和企业家官方传记里,都看到一段千面英雄之旅。它源自远古的神话要义,镌刻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深处。我们还会在经典文学和戏剧的殿堂里再次发现它的神秘身影。这个后面再谈。

我们还是回到电影,出现了第二个惊人意外之后,剧情将出现再次反转。它将迎来电影故事冲突的最终解决,一个主人公与大反派终极对垒的必需场景,一个激动人心、见证奇迹的时刻,也正是电影故事的最高潮。在此之后,电影故事还涉及零星人物、场景和事件的后续圆场,这是电影的结尾部分,最后由终场画面所定格,三幕剧结束。

我们通常把这一系列内容笼统的称之为大结局。只是对于电影,它是由不同的情节场景所组合而成,实际上我们会清晰的看到由三个标志性要素构成:必需场景、结局和终场画面。

我们再看一眼人物的成长弧部分。在第三幕之初,主人公在克服心理创伤,实现内在成长之后,会出现一次情感退却时刻。在又一次消极的刺激之下,他习惯性的重新拿起沉重的情感保护壳。他试了试,发现防御机制不再起作用。这证明,主人公彻底走出了情感保护壳。成长已经是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从前的自己,而是真正成为能匹配情节目标的成熟英雄。

观影千部,解密套路;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八)

上次更新还是在去年的五一期间。开始只是想记录一点自己的总结,不小心把这个系列写到了中篇小说的规模,终于写到山穷水尽,也见不着柳暗花明,于是黯然离场。

商业的世界注定浅薄,它交换着利益。安放了肉身的生存,却不可能放飞灵魂的深度。

回望这个系列。我们在这个系列的前面,介绍了贯彻整个高票房电影的经典叙事模式,一段千面英雄之旅,它凝结在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深处,与远古的神话遥相呼应。我们也谈到了英雄之旅两个世界的正题、反题与合题。从正常世界进入冒险世界到带着神启回归。主人公从芸芸众生成长为英雄的旅程,再造福原初的世界。

我们说到电影的三幕剧,从戏剧的建置、冲突到解决,也对应着两个世界的正题、反题与合题。

三幕剧的核心划分点,是三个重要的结构支点,事件分水岭:第一个惊人意外、中间点和第二个惊人意外。

在第一个惊人意外发生前,主人公生活在正常的世界,一切岁月静好。而惊人意外的发生,促使主人公踏上了冒险的世界,电影从第一幕滑入第二幕。

而在电影漫长的第二幕,中间点的出现,意味着主人公已经到达冒险世界里黑暗洞穴的入口,如果这时候退回,还可以返回正常世界,这是两个世界最后的分界线。而一旦进入,与恶龙的决战将无可避免,除非战胜获得宝藏,带着神启回归,否则没有出路。

中间点是一部剧的钉子,它把三幕剧牢牢的挂在了墙上。

在冒险的世界里决战,主人公将获得一次虚假的胜利,就在山高我为峰的巅峰时刻,第二个惊人意外如期而至,主人公将坠入深渊,变得一无所有,带着一丝死亡的气息。电影滑入第三幕的解决幕。

我们将在这里迎来电影的大结局。

我们还揭示了故事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英雄之旅内心的成长弧部分。电影作为造梦工厂,满足着我们的虚拟自我。在岁月静好的正常世界,主人公隐隐表现出被压抑的心理需求,因为无法化解,形成了情感保护壳,也可以说是心理创伤;在中间点之前,被压抑的需求开始有所表达;在中间点时刻,主人公将做一次勇敢的尝试,很不幸,骨感的现实会深刻的鞭打他。在越过中间点之后,为了匹配人物的目标,主人公必需直面挑战,发生内在的改变,在最危急的关头,改变将应声而至。只是,这个改变发生得足够真实吗?因此,还需要一次情感退却时刻,这次主人公试图重新拿起情感保护壳,却发现不再起作用,成长因此变得牢不可破。

我们也谈到,在中间点时刻,主人公面临着个人成长弧的跨越点,它往往预示着某种隐喻上的死亡或者重生。

我们还谈到,如何在不同类型的电影中识别出那个标志性的中间点时刻:

在恋爱类电影中,中间点往往是初次拥吻或发生不可描述事件;在灾难类电影中,中间点必定引发生命倒计时;在伙伴类电影中,中间点后将消除异见,相互联手。在悬疑(侦探)类电影中,中间点预示着黑暗拐点已至。在恐怖类电影中,惊悚事件背后的原罪开始初露端倪。在英雄类电影中,超级英雄必然背负的诅咒悄然浮现。在启示类电影中,主人公在苦苦追寻的事件和道路上,某种启迪即将降临。

而作为这趟旅程的英雄,他必须自动自发的面对挑战,这是电影主人公设置的要义。找到伙伴,得到祝福,千方百计的推动故事的进程;他必须是事件的推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在终局决战中,他需要将自己所有的积累、成败、好恶孤注一掷,来赢得最后的胜利。

关于第二幕故事人物的出场,我们重点介绍了与主线故事相关联的B故事策略。

而电影一旦越过中间点时刻,就意味着:倒计时已经开启,赌注越下越大,网绳越收越紧,赏金不断提高,坏蛋步步逼近,远处的冰川突然出现在主航道,迎面飞速撞来;主人公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迎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场面将不断劲爆升级,从磨牙吮血到杀人如麻,直至第二幕的小高潮,这是电影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主人公将获得虚假的胜利。他开心的惯孩子,搂老婆,发微博,唱卡拉OK,庆祝胜利登顶喜马拉雅之巅,就在山高我为峰的巅峰时刻,主人公于万丈悬崖,一脚踏空,直接坠落到黑暗彻骨的马里亚纳海沟底,变得一无所有。在深不见底的冰窟窿里,嗅到一丝死亡的气息。

之后的故事将进入大结局。

我们再回望一次这电影三幕剧的骨架部分,也就是所有标志性要素:

第一幕包含四个标志性要素:开场画面,引发事件,电影主题呈现及第一个惊人意外(转折幕);

电影的第二幕由中间点一分为二。

第二幕的上半段,有三个标志性要素:B故事、游戏或娱乐、中间点

第二幕的下半段,有五个标志性要素:坏蛋逼近,灵魂的暗夜,虚假的胜利,一无所有,第二个惊人意外(转折幕)。

第三幕包含三个标志性要素:必需场景、结局和终场画面。

观影千部,解密套路;意不意外?惊不惊喜?(九)

在这个系列的前面,我们谈到,电影在惊人意外之后将进入第三幕,也是电影故事冲突的解决幕:一个主人公与大反派终极对垒的必需场景,一个激动人心、见证奇迹的时刻,也正是电影故事的最高潮。在此之后,电影故事还涉及零星人物、场景和事件的后续圆场,这是电影的结尾部分,最后由终场画面所定格,三幕剧结束。

必需场景、结局和终场画面这三连拍就形成了通常所说的大结局。

根据诺奖得主卡尼曼《思考快与慢》的理论,体验最重要在于体验的峰值与终值,并且全程不可以踩到忍耐底线。作为成人男性,你当然懂得这句话的意思。。。。。。

所以影片的高潮部分峰值该如何打造?必需场景怎么构建?这确实是个问题。

主人公刚出发的时候还是纯情小白,在沉重打击的世界中逐渐成长,他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就需要做最后的通关测试,我们称其为“风暴袭击堡垒”的五要点结局法则。

你或许问,城堡在哪里?五点是什么?我们来看一下。

1、召集团队

主人公一迈入第三幕,第一步就是要召集团队,准备象风暴一样袭击城堡。准备工具和制定完美计划也必然包含其中。

2、执行计划

重点在于,任务显然无法完成,主人公貌似疯了。说清楚什么是那个“无法完成”的挑战是关键中的关键。

3、高塔意外

主人公显然对计划过于自信,而自信,就是问题本身。结果可想而知,一番绝力反击,终究还是厄运难逃。这时候问题浮出水面:努力做的是真正应该做的吗?真正的挑战——终极考试,开始渐次明晰。主人公重新回到 “茧蛹”的暗黑地带。

4、出奇制胜

这是神灵触碰的瞬间,也是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庭天顶画里,伸出的上帝之手。在这里,主人公必须放弃他的旧有逻辑,做出一些在电影一开始绝不可能做的事情。

挣脱茧蛹,就是要证明主人公能够走出暗黑地带,他能够掌控自己,超越常人,找到坚强的信念和内在的力量,最终放手一搏。

你当然懂得,如果不是非常之人,敢做非常之事,主人公就不成其为英雄,新世界的大门就不会洞开。

5、迈向新纪元

信念的胜利,故事的意义被唤醒。你会放弃旧信仰、旧方式,对黑暗沉默的未知世界充满信心吗?回报就是给那些在电影里,在生活中寻找这个时刻的人。这就是电影讲故事的原因,并尊敬那些理解故事的人。

用五要点“风暴袭击堡垒”,构筑一个必需场景,创造高峰体验,直面内心的恐惧,感受信念的真谛。

之后就是故事的圆场直到终场画面,一个终值关怀。

讲到这里,我们电影的三幕剧就已经谈完了。

可问题在于,在这个系列的讲述里,深层的心理动因好像讲了,故事的骨架和结构线也貌似清楚了,故事的叙事弧度与人物的成长弧度也似乎聊到了,还是有些东西不够简洁明了,那会是什么呢?

简单的说,就是在电影里,主人公始终面对着两个目标:一个外在可见的实体目标,一个是内在成长的精神目标。实体目标推动剧情发展,精神目标提出电影主题。而精神目标的存在,才是一部电影真正存在的理由。

我们可以理解外在实体目标与内在精神目标的关系,就象昆汀《低俗小说》里的那段双人舞:一个是想要,一个是需要;一个看得见,一个看不见;一个具象,一个隐藏;一个主动追求,一个被动赋予。两者共同编织,相互成就。

在《寻梦环游记》里,主人公的实体目标是:追求热爱的音乐;获得成功。而精神目标是:家庭与亲情的价值远比成功重要。

在《拯救大兵瑞恩》里,主人公的实体目标是:找到大兵瑞恩;而精神目标是:我们应该不辜负曾经奉献和牺牲过的将士们,为他们崇高的精神追求而生活好每一天。

顺带吐槽一句,豆瓣所谓TOP100电影里的价值观,也就是精神目标层面,都显得那么符合主流期待,那么政治正确。我们并不怀疑这些作品的优秀,只是真的很客观真实的反映作品的水准了吗?别人如何看待我不懂,反正我的感觉,就好像看矛盾文学奖作品,三观都无比正确的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但是我知道,在很多没获奖的作品里,才有真正有分量的文学。

观影千部,解密套路;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十)

再继续聊这个电影系列。其实电影本身已经聊完了,我们说一点延伸话题。

在前面的系列里,曾提到在经典文学和戏剧的殿堂里,千面英雄之旅的结构模式依然适用。

也曾经用大家所熟知的商界精英的官方披露传记做过剖析,是完全暗合这个规律的。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在小说的结构里,这个结构母题是否依然适用。

许荣哲在他的《小说课——偷故事的人》里,谈了一个三分钟说一个完整故事的公式。所谓的七问题公式: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不是好结果)

问题五:有“意外”可以改变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该如何 “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简化后的故事公式就是: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如果把1和2替换成梦想和原罪,就更加符合戏剧结构。那么这个公式就是:

1、梦想——2、原罪——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我们用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来举例:

1、目标:主人公与朋友打赌,要80天环游地球,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从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阻碍:a、主人公被误认为银行大盗,沿途遭警察各种拦阻;b、主人公是个善意的好人,经常因行善而耽误行程。比如从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陪葬的印度女孩。

3、努力:主人公用尽各种方法赶时间,好几次差点丧命。

4、结果:环游地球一圈,回到伦敦。一共花了80天又5分,输掉了比赛。

5、意外:令人没想到的是——根据伦敦时间显示:主人公只用了79天又5分.

6、转弯:剧情逆转,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差,往东走,绕地球一圈,时间会少一天,而往西走,则会多一天。

7、结局:主人公不仅赢得比赛,还因为善心抱得美人归。

所以,我们看到:隐藏在故事里背后的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脸。

我们再看一下戏剧结构里通常讲的故事策略,也就是设置曲折情节的U型结构,这个结构骨架是这样的:

正常状态——遭遇挫折——跌倒谷底——痛定思痛——奋起逆袭——重获精彩。

我们对照一下好莱坞编剧教父麦基的故事理论,麦基理论最核心的六字精髓:冲突颠覆生活。

什么是冲突?有趣的冲突必需戏剧化。就是怎么做都对,又怎么做都不对,这个冲突需要具备矛盾的两面性,也就是所谓的两难困境,这样的纠结,才足够戏剧化。

什么叫生活?只有能让大多数人产生代入感,把感情放进去的,才叫生活。它需要触及一种更普遍的情感,让很多人可以共情。

这六个字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是什么呢?

因为它在你的大脑里制造了一个真空,而人类的大脑,在接受信息时可以容忍错误、悲伤、延误等一系列的负面信息,但是,决不能容忍,自己意识里存在真空。

真空有两种,一种是逻辑真空,一种是情感真空。悬疑片和侦探片就属于逻辑真空。它让你好奇发生了什么。

比逻辑真空更强大的是情感真空。它会让你在已经确定事实的情况下,依然被牢牢的吸引。

这里说的真空和好奇心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是:好奇心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满足,但能填补真空的,只有制造真空的人。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而无法被满足、强烈的、复杂的情感,才叫真空。

所以:冲突颠覆生活背后的原理,就是你给受众的意识制造了一个真空,之后,你再亲自把这个真空填满。

所以好故事的三阶段可以概括为以下:

第一阶段:生活遭遇变量。也就是,主人公遭遇变故,被拽离了原来的生活轨迹,让自己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是开场。只有未来不确定,你才会好奇,这个故事才会留住你。

第二阶段:意外打断努力。也就是,主人公要努力找回原来的平衡,但是,他的努力,因为各种原因,一次次被打断。正因为有意外,你才有看下去的欲望。

第三阶段:制造情感满足。也就是,要给受众一个交代,不管努力成不成功,你都得在故事的最后,让人获得满足。

我们再回望一下英雄之旅的全过程:

英雄淹没于芸芸众生,一些因素打破了原有的宁静,越过了第一道边界——进入冒险的世界,迎来了伙伴,得到女神的祝福,来到了第二道边界——险境的边缘,前进过程中坏蛋逼近,听过妖妇塞壬的梦之安魂曲,穿越灵魂的暗夜,有过虚假的胜利,差点一无所有,在黑暗洞穴的最深处,与毒龙决战,取得最终的胜利,成为屠龙英雄。带着神启,走上返回的路,造福众生。

聪明如你,这个模式结构的普适性,应该不需要我再进一步做更深入的剖析。

关于电影系列的具体内容就写到这里,也可能会再写一段后记。

你也许会以为,了解了这些方法和套路,就可以看透一部好电影,编出一个好故事。

其实套路的价值在于,你如果按照方法论来,至少可以达到及格线。

而成为高手的一万小时都花在哪了呢?是的,就是要花一万小时建立精微的体感,不断去刻意练习,直到得之于手,应之于心。

中观的套路提供的是方法论,它让外行快速入门上路,而高手的进阶之路,还刚刚开启。

缺少中观的套路,会有结构骨架的缺陷,而一具无论多么完美的骷髅,也还只是一具没有生命的骷髅。如果没有微观的精妙体察与积累,就没有血肉丰满的作品生命。

在没有套路的世界,充满了在孤立的点上洋洋自得的各色人物,他们在一个极小的世界里,以为自己懂得的是全世界,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和国王。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会想了解整张作战地图,他们的眼前,只有前面需要拿下的这块阵地。所以,他们是永远的士兵,也许会成为荣誉士兵,但更多时候,会成为战场上的炮灰。只有在参谋本部见过无数张作战地图,做过无数次沙盘推演,同时熟知战场上每一寸炮火响起的人,才有机会成为将军。

以上就是一个斜杠中年的不正经电影系列。


最后,列一下使用过的参考书目与主要思想来源:

心理学系列: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让我们重返精神的家园》、《集体潜意识的原型》、《荣格自传》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群体分析及自我之分析》、《幻觉的前景》、《文明及其不满》、《摩西和一神教》

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

神话系列:

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作家之旅》

亚•林恩•施密特:《经典人物原型45种》

编剧系列:

罗伯特·麦基:《故事》

布莱克斯·奈德:《救猫咪》系列

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系列

威廉·尹迪克:《编剧心理学》

威廉·M·埃克斯:《你的剧本逊毙了!》

Eric Edson:《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维基·金:《21天搞定电影剧本》

写作系列:

史蒂芬·金:《写作那回事》

许荣哲:《小说课》

音频课程:

得到课程:《跟李新学编剧》

文学思想名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

卡夫卡:《城堡》、《审判》

赫尔曼·麦尔维尔:《白鲸》

你可能感兴趣的:(源自远古神话的要义,解密电影背后的千面英雄之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