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玲燕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逻辑与空间相结合的说明顺序。(重点)
2.品析重点字词,揣摩科学性兼文学性的语言特点。(重点)
3.结合背景材料,理解“梦回繁华”的警示意义。(难点)
学习过程:
导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作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幅表现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的图——《清明上河图》。欣赏完这幅画,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说明《清明上河图》的文章——《梦回繁华》。
自主学习
主问题:为何以“梦回繁华”为题,而不以“清明上河图”为题?
板块一:找到文中写出北宋汴梁“繁华”的语句。方法:浏览、圈点、批注。
1.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
2.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4.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5.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
6.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
明确:作者从《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社会繁盛、经济繁荣;画作的主体部分;价值繁多三方面说明。全文逻辑顺序,画作主体空间顺序。
板块二:体会三、四段作者写“繁华”的语言特点。方法:细读、揣摩、品味。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第四段哪些句子体现了慢板、柔板,快板、紧板,尾声?
明确:精妙比喻,以简驭繁,描绘汴梁从城效、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总领下文。
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慢板、柔板)
明确:四字词语连用,概括力强,典雅富有韵味。
2.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快板、紧板)
明确:描写了一艘巨大的漕船准备驶过虹桥的细节。有点有面,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3.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尾声)
明确:多用四字短语,说明画后段描绘内容之多,景象之繁华。
明确: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语言既有一般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又有很强的文学色彩。文章三四段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即——画家绘梦。
板块三:为什么梦回繁华?
文章语段:《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材料一:1127年,金军先后把宋徽宗、宋钦宗拘留在金营,后废为庶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明确:两年以后,宋朝灭亡。作者警示读者思考繁华背后的悲凉,宋朝的富而不强。即——遗民忆梦、作者悟梦。
板块四:总结题目深意。
《清明上河图》只点明说明对象。《梦回梦华》,不仅展现图的内容,而且暗示主题,引发深层思考。“梦回繁华”是个文言句式,凝练、典雅、有味道。
合作交流
展示点拨
板书设计,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