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艰难与涅槃2 ——《曾国藩传》读后感(五)

如果说在长沙办团练,曾国藩无功而返,落得打断牙齿和血吞的悲惨结局。既然这里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就换个地方;既然别人的力量靠不住,那就培植自己的力量吧。那年曾国藩42岁。

曾国藩创建湘军,是不得已走上这条路。特别是水军的建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开山期,甘苦都来不及细说,就陷入了出不出兵的二难境地。

出不出兵,对于曾国藩来说,真的是一个两难选择。陆师创建,尚有经验可寻,而水师,1853年10月才开始建立,战船设计连个样本都没有,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也是在这一个月,皇帝要曾国藩出师,如果此时出师,水师这无疑是自寻死路。曾国藩没有理会。在太平军进攻庐州时,咸丰皇帝第二次下旨,让曾国藩救援。这次下旨与上次下旨,时间仅推迟了一个月而已,曾国藩顶着天威,仍然按兵不动,只派出了江忠源率领的一千人新勇。

军情紧急,留给曾国藩的时间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十五日,太平军攻破黄州大营,清军惨败,皇帝第三次向曾国藩下令,让他率船炮支援武昌。此时,水军创建也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如果此时率军出征,兵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皇帝都下了三次命令了,俗话说事不过三,曾国藩咬牙再次拒绝,回奏咸丰皇帝:臣才智浅薄,对大清国,只有忠诚之心,不惧死亡。现在不出征,是因为湘军在草创之初,战斗力不强,与其等将来战败,人家说臣欺君,还不如现在给陛下说实话......臣是一介书生,带兵打仗不是我擅长的事,现在我既不能为父母守孝而被士林讥笑(曾国藩是墨絰出山办团练训湘勇),又因大言偾事而被天下人嘲讽,我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望陛下垂怜,如果实在要令臣出师灭贼,臣愿竭尽心力,尽献忠心......

这奏折写得文情并茂,咸丰皇帝都有所感动了,也表示理解,没有强令他出征。

皇帝三次下令曾国藩出师支援,都被拒绝,有人说这是曾国藩的权谋之术。这真是权谋之术吗?

第二次下旨,曾国藩派的自己最器重的门生江忠源,自己训练的一万多湘勇就是准备交给他带领的,但是,江忠源兵败自杀了。

第三次下旨,支援武昌,救的是自己创办湘军的有力后台吴文镕,关键吴文镕还是自己的恩师。曾国藩仍然按兵不动,很遗憾,吴文镕也兵败自杀。

如果说曾国藩是玩弄权谋之术,那么,他舍得弄掉自己的有力臂膀?他舍得拆掉自己的练勇后台?他舍得不顾自己“完人”形象,而险自己于不仁不义的地步?如果真是玩弄权术,这也得不偿失啊。只是在当时,这是迫不得已啊。在大清国利益面前,曾国藩派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江忠源,以表“舍得”出征。为了保护还没什么战斗力的湘军,拒绝营救自己的“合伙人”兼恩师,足以说明,湘军此时就像襁褓中的婴儿,自保尚不能,何谈上阵杀敌呢。

不出兵,救不了恩师,是谓不义;不出兵,解不了皇帝之忧,是谓不忠。出兵,湘军就是以卵击石,前功尽弃,这更解不了大清国之危,忠勇又何从谈起呢?

湘军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艰难险阻,大清国势,就如一潭泥淖,曾国藩逆势而行,是步步艰难,步步惊心啊。

2021年2月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人的艰难与涅槃2 ——《曾国藩传》读后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