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艺术——浅谈临终关怀

15世纪画家威廉·卡克斯顿曾将死亡描述为“人类灵魂崩溃的艺术”,这意味死亡某种角度意味着人性和精神性的崩解,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去真正描述死亡的细节,从而导致当我们面对死亡时,仍把它当做未知的恐惧。作者舍温·努兰认为只有在诚实地讨论死亡的详细过程时,我们才能面对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借由了解真相与准备去面对,我们才能超越对未知之死亡世界的恐惧,免于自我欺骗和幻灭。

《外科医生手记》书中有个观点我十分认同——“死的艺术,就是生的艺术”。因为死亡是一个过程,或许当医生确诊了某位病人罹患不可治愈疾病,甚至当第一个癌细胞复制并开始攻陷人体器官组织时,死亡的倒计时已然开始了。书中认为,要想追求“有尊严的死亡”,在活着时就应该有尊严的活着,因为死亡的价值和意义只有患者本身才能够赋予。但我认为,死亡的艺术性并非只存在于患者自身,而是投射在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各个人群身上,医生、护士、看护者等等,都是促成最后那份“有尊严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力量。正如现代医学提出的“临终关怀”这一概念,通过早期诊断、不可挑剔的评估、疼痛治疗,以及其他的物理的、心里的和精神的方法,预防和缓解疼痛,从而改善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他们的家庭面对威胁生命的疾病相关问题。临终关怀给予患者身心上的关怀,是他们“大厦将塌”前有力的支持力量,我将它称之为“最后的守护”。

临终关怀作为减轻病患痛苦,给予病患及其家属身心关怀的方法,其实在中国实践的进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由于中国特有的伦理文化背景与临终关怀的内在实质存在矛盾。医护人员作为临终关怀实践的主要操作者如何理解并开展临终关怀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结合各种资料,我研究了下目前在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情况、问题和应对措施,探讨了医护工作者面对“临终之人”、“生命逝去”时的适宜态度。

1 中国伦理思想下的临终关怀矛盾及现状

1.1“家国一体”思想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家国一体”一直是贯穿始终的社会结构,即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建构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结构——“家是国的缩影,国是家的放大”。人,要么是“国家的公民”,要么是“家庭的成员”,缺少了社会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而临终关怀本身基于社会环境而发生发展,需要依赖社会中的关怀医院和机构[2]。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产生矛盾,中国人通常不会让临终的亲人进行姑息治疗。

1.2家庭血缘观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一直奉行“家庭本位”,即把家做为万事万物的参照点,把一切的事同家联系起来。一切活动回绕着家展开,以家庭为圆心,向外扩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强调每个家庭成员对家庭所负有的责任,面对临终的亲人,中国人倾向于家庭成员内部互相照料,给予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而非求助于社会关怀机构。

1.3传统“孝”道文化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孝”,《三字经》中广为人传唱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说的就是如此。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体现包括“奉养”“敬亲”“侍疾”“立身”“谏诤”“善终”[3],这种传统的孝道文化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违背孝道原则去行事可能会收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乃至内心的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与传统孝道的观念相悖的临终关怀不易得到中国人的理解和接受。

2 护理工作人员目前在临终关怀实践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社会支持不够

回归临床,临终关怀自20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中国后至今并无太大进展,原因之一在于临终关怀相关的系统培训,使得临床护士在思想和技术水平上与能够开展成熟有效的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仍有较大距离,社会和医院对于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并未给予足够支持也有一定关系[4]。

社会和医院方面可以加强从事临终关怀工作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通过学习促使临床护士认识到临终关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宣教促进社会正视临终关怀。

2.2护士方面缺乏死亡教育

根据调查,护士对死亡越能自然接受,其临终关怀服务态度越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照护也越多,但根据陈玲玲对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即死亡教育需求的调查,目前护理专业平均水平的学生的死亡焦虑水平较高,对死亡教育也有较高的需求。

在护理人员的基础教育方面应该将死亡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死亡教育使护士能够正确地认识死亡,更好地服务于民。

2.3护士方面缺乏心理学基础、疼痛管理知识

临床上临终病人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护士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积极地为患者排解心里压力,与此同时,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护士可以疏解死亡带来的负面压力,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

护士学习疼痛管理的知识可以帮助理解患者的痛苦,多一分对患者的理解,这份共情可以帮助护士在进行更有效临终关怀。

3 结语

护理专业领域中,临终关怀应被视作为一项神圣的工作,通过对临终关怀的调查研究,认识到这份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护,更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当死亡的阴影降临,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种关怀和陪伴将使得死亡变得不再可怖。

[1] MEGHANI S H.A Concept Analysis of Paliative 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J].J Adv Nurs,2004,46(2):152-161.

[2] 张鹏.中国的伦理文化及临终关怀[R].1002 - 0772 (2016 )12 - 0027-05.

[3] 李小忍.中西伦理思想对临终关怀发展的影响R48.1674-490X( 2018) 02-0063-07.

[4] 徐笑 , 庞素华 , 何朝阳 . 对中国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块的探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摘,2018,18(96):185+188.

[5] 陈玲玲.护理专业学生死亡焦虑及死亡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亡的艺术——浅谈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