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不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

开宗明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是罗振宇在2016年提出的,其本质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今天我们谈的知识付费,则是在这个概念兴起之后,像“得到”等APP上种类广泛热门,内容精巧易懂的知识传播形式。知识付费商家的目的是逐利,因而提供的知识多是为了符合大众所急需的所谓“干货”。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而我们今天谈论年轻人的焦虑就是要讨论那些当今社会普遍存在年轻人当中的焦虑。年轻人由于初入社会有着一定向上努力的欲望,同时又背负着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压力,两者共同激起年轻人的自我期望。而年轻人尚未成熟,能力有限,可能自身能力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正是这种自我期望和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使现在的年轻人之间普遍存在焦虑的现象。今天我们讨论知识付费是否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则要看知识付费是否能减小年轻人自我期望和自身能力之间的差距。基于此,我方论证如下∶

首先,知识付费不能提高我们的自身能力。从知识付费的内容来讲,五分钟提高英语口语,二十分钟读懂一本书,知识付费利用的是当代年轻人需要快速成长而变得急功近利的心理特点,推出了这样一系列短时间掌握一项技能的课程。而技能不是能力,真正的知识,绝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的,五分钟乃至二十分钟的课程充其量能达到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程度,根本得不到能力上的真正提升。据《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仅48.9%的购买者会选择复购,且复购率正逐年下降,大多数人只会看第一集而不进行后续学习。知识付费的噱头大于内容,大片粉丝只被引人注目的标题所吸引,其内容根本无法吸引他们继续学习。从知识付费的使用来讲,在知识付费泛滥的今天,透过仅15%的打开率,我们能看到无数充满诱惑的课程名称让期待提升自我的年轻人选择大量成堆购买,这反而会使年轻人觉得拥有大量课程却又没时间学习,反而更加焦虑。年轻人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降低,打开率降低,使知识付费对于购买者帮助更是不值一提。因此无论从其内容本身还是使用现状来讲,知识付费都不能提升我们的自身能力。

其次,知识付费反而会提高我们的自我期望。知识付费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放大人的缺陷与不足,刺激年轻人的欲望成为了商家的营销策略。得到今日排行榜前二的课程分别是《量子计算:掌握信息社会的核武器》《周围同事都会的沟通术,你竟然不会》。对于年轻人来讲,同龄人施加的压力、社会给予的期望让年轻人的追求变得趋同化。无论保研,升职到底是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都被冠以了我们必须追求的名号。这样的现实压力,让年轻人对于自身的期望往往较高。知识付费正是利用年轻人追求趋同的特点,告诉年轻人我们需要成为职场精英,我们需要英语口语超好,我们需要学会编程,PS等技能,去储存大量知识。而无论这些知识是否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效果,是否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让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期望更高,反而与自身能力差距更大,从而更为焦虑。

综上,我认为知识付费不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付费不能缓解年轻人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