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灵性新苑‖第八辑/484/1001』《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13(美)迈克尔•辛格(MichaelA.Singer)著汪幼枫 陈舒 译

第10章 为你的心灵窃取自由(部分节选)

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先决条件是,你决心不再受苦。你必须决心享受人生,你没有理由去忍受压力、内心的痛苦或恐惧。我们每天都在承受一种我们不该承受的负担。我们害怕自己不够好,或是会失败。我们感到不安全、焦虑以及局促不安。我们害怕别人会背叛我们、利用我们或不再爱我们。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当我们试图建立开放而充满爱的关系时,当我们试图取得成功和表达自我时,我们的内心都会有一种负重感,这种负重感就是对痛苦、悲痛或悲伤体验的恐惧。每天,我们要么感受它,要么阻止自己感受它。这是一种核心的影响,以至于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它有多普遍。

当佛陀说所有的生命都在受苦时,他所指的正是这一点。人们不明白自己在受多大的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不受苦的滋味。为了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想象一下如果你和你认识的所有人都从未健康过,那会是怎样的场景:每个人都一直患有重大疾病,严重到几乎不能下床,所有事情都必须在床边做,不然就没法完成。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们就不会知道还有其他的活法。他们必须耗尽自己的能量,费力地拖着身体行动,也无法理解健康和活力的概念。

思想和情感能量也会造成的后果,这些能量构成了你的心理世界。你内心的敏感将你暴露在一个又一个不断变化的情况中,使你在不同程度上受苦。你要么试着通过控制环境来避免受苦,要么担心未来仍会受苦。这种情况很普遍,以至于你总是视而不见,就像鱼儿看不见水一样。

只有当情况变得比平时更糟时,你才会注意到自己正在受苦。只有当情况变得太糟糕,以至于已经开始影响你的日常行为时,你才会承认自己遇到了问题。但事实上,你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会遭遇心理问题。要真正看清这一点,可以将你与你思想的关系和你与你身体的关系进行一番比较。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你不会考虑你的身体,你只会专注于处理自己的事情——走路、开车、工作、玩耍,而不会关注它。只有在身体出问题的时候,你才会想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你总在考虑你的心理健康状况。人们总是在想:“如果我陷入困境会怎么样?我该说什么才好?如果我没有准备好,我会很紧张。”这就是在受苦。那种持续的、焦虑的内心交谈是受苦的一种形式:“我真的可以信任他吗?如果我向他表露自己而被利用了呢?我再也不想经历那样的事了。”这就是因为不得不无时无刻考虑自己而产生的痛苦。

为什么我们不得不无时无刻考虑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关于“作为主体的我”“作为客体的我”以及“我的所有物”的想法?看看你是多么频繁地在考虑自己的境况、自己的喜好,以及该如何重新安排这个世界以取悦自己。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健康,你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如果你的身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健康,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考虑该如何保护它,如何让它感觉更好。而你的心理正在遭遇同样的状况。你如此频繁地考虑你的心理健康,唯一的原因就是你的心理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了,你的内心其实很脆弱,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让你心烦意乱。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思考•灵性新苑‖第八辑/484/1001』《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13(美)迈克尔•辛格(MichaelA.Singer)著汪幼枫 陈舒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