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
每当心情不好时,就会想起普希金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到底是不是被生活欺骗了呢?或许是或许不是,可是生活为什么要欺骗你呢?是你富有?是你美丽?是你与众不同?还是你值得被欺骗?
如果生活真的欺骗了你,总该能够找出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来证明确实生活欺骗了你吧,可是每当这个时候总是无言以对。很多时候确实找不出理由来解释,为什么生活欺骗了你,可是在心里总觉得被欺骗了。
昨晚看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没有谁的生活不烦恼,唯有读书是解药》,不得不承认,对于里面说的事情心服口服,服气的不是关于读书的事情,而是里面所讲述的故事。真正的伯乐不是挑选者技能有多么高,而是看的你的综合素质有多高。
福特曾说过:“我要的只是一双手,为什么给了我整个人”。相信每个人在面试过程中,所面试的岗位,一定是曾经做过什么,是否能够胜任这个岗位。所用的衡量标准也很简单,履历就能证明之前的工作。
按照各样的标准来套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胜任任何一个岗位,因为胜任这个岗位仅仅需要一双手。
很多人面试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除了双手之外,还带着一个脑袋。引用了这篇文章中的故事,痛骂了一顿招聘人员的无能。之所以用“无能”来形容。原因也很简单不尊重对面的人的时候,同样不值得被尊重。
真正的伯乐,不是这个人能不能胜任所招聘的岗位,而是这个人除了能够胜任这个岗位之外,还能看到这个人能够带来什么。简单点说:输血很容易,造血却很难。更相信每个领导者都喜欢造血而不是输血。
那又为什么偏偏选择输血而不是造血呢?也很简单,造血是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无法接受这个过程,而输血不需要过程。
口口声声地说着:“人才浪费就是犯罪”,按照这个说话来看,有多少人在犯罪呢?嫉贤妒能是不是犯罪?无法人尽其才是不是犯罪?
相信每个人都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很多文章也在阐述,什么是真正的怀才不遇,不去评判那些文章阐述的正确与否,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遇见的事情不同,遇见人不同,所持的观点也不会相同。
真正的怀才不遇,不是不遇,而是无法施展,只有真正的施展了才会真正的体现是否是才。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有这么一个施展的机会呢?从北大高材生卖猪肉,到清华学子送外卖,不是他们不优秀,而是没有给他们展现优秀的机会。
觉得被生活欺骗了,生活并非会欺骗你,因为你没有值得生活去欺骗你的地方。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成为了生活的牺牲品,也并非是因为自己不幸,而是恰恰被自己遇到了,不是机缘巧合,也仅仅是自己撞上而已。
看完《苏东坡传》之后从不认为苏东坡是不幸的,相反苏东坡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他自己的价值,无论身边的人如何劝慰,依旧我行我素,天是老大,我是老二,想写就写,想骂就骂,此乃真性情也。
现在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展露出自己的真性情呢?又有多少人敢展露出自己的真性情呢?现在但凡有一丝苗头,也一定被扼杀在萌芽中。相反,很多大奸大恶之徒,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没有被扼杀,反倒是不断地美化,这是不是很悲催的一件事呢?
虽然有善恶终有报,但是好像恶的报总比善的报来得晚一些。《士兵突击》中袁朗有句话很经典——我宁可先做个恶人,也不希望自己的战友受伤。这到底是善还是恶呢?
生活中善恶本来就无法分得那么清晰,到底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恶人行恶从不认为是行恶,善人行善从未认为是行善。所以很多时候,善恶,善恶,永远相伴。谁又能清晰地分清楚善恶呢?最后的结果无法就是——选择不同而已,也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没有欺骗,更多的欺骗是,自己认为被欺骗了而已,有些时候也可能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当活的通透一些,想的清楚一些,看的明白一些,做的糊涂一些,也就没有了欺骗。糊涂并非是视而不见,更多的是事不关己,再或者是没有那么重要。
何为重要?重要的是活的通透一些,想的清楚一些,看的明白一些,做的糊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