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教学微课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者及执教者:九寨沟011唐永刚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来进行不同数据组的比较,从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等。

【学情分析】在上课之前,我对班内的不同程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平均成绩,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平均数的很少。只有-部分同学对平均成绩有所了解,学生对平均数在生活中接触不多。但看到平均数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平均分,平均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充分理解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基础,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这一点可能会使学生造成困惑。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理解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也是教学的一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学习解诀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诀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法】1:情境创设法。通过四个同学收集废弃矿泉水瓶情境图的展示,引导学生提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诀问题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

3.观察比较法。通过图表演示,出示男女生两个队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制造这样一个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发现用平均数比较的必要性,突破重难点。

【学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

【教学准备】课件、洋葱微视频(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通过创设学校环保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废弃矿泉水瓶的情境,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分析问题

课件出示: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

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观看洋葱(平均数的求法)视频强化“移多补少法”

洋葱微课视频


洋葱微课视频
洋葱微课视频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体验运用平均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体验运用平均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洋葱教学微课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