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这本书是由美国三位大学历史教授(大卫•克里斯蒂安、辛西娅•布朗、克雷格•本杰明)所著,块头很大,我也是读了半个月。

所谓大历史,是以现代科学知识的结论为基础,回溯到宇宙的开端,试图建构关于整个时间的历史。它是多研究领域的结合。 书中将“大历史”提炼为八大门槛:大爆炸、恒星、新化学元素、太阳系、生命、智人、农业、现代世界。八大门槛即是宇宙138亿年历史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

因为书的内容太宏大,也没来得及详细回顾,我只说自己几个关注的点:

一是集体学习能力。

书中把信息共享的能力称为“集体学习”。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我们不旦通过基因变化来缓慢适应长期环境,也通过文化变化来适应短期环境变化。

与其他物种比,最近二十万年来,人类变化的速度远超基因变化的速度若干倍。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人类是一个具有集体学习能力的物种。

25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的数量差不多,而现在人类超70亿,黑猩猩不超过十万只,也呈减少趋势,为什么?

因为动物是适应环境,是被动者,是受环境限制的:你只能在这地方生活。

而人类是开发环境(现在正在重新安排生物圈和改变大气),从林地到海滨再到热带丛林和北极苔原。到13000年前,人类遍布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每一次迁徙都需要新的行为和新的对待环境的方式。由于有众多不同环境可供使用,我们祖先在数量上可能增长到了好几百万。

1万年前以来,变化的速度加快了。人类开始重塑他们的环境,以便增加他们能够食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的动植物产量(玉米、小麦、绵羊和牛),同时消除他们无法使用的动植物(杂草和老鼠等)。这就是农业,标志人类群居生活的开始。

读书其实也就是一种集体学习。

二是人类吸取能量的变化。

人类一开始使用的是传统能量,是一种太阳能的简单积累。比如人力和畜力、水力和风力以及木材中储藏的能量。这种能量驱动农业,以农业养活多余的城市人是很难的。

而到近、现代,人类使用的主要上化石燃料能(一开始是煤炭,然后在20世纪是原油和天然气),这说使人类使用能源的总量增加若干倍。加上新发明、新创造,工业时代到来 。标志是机器、工厂和黑烟。

(注:煤炭由大约生活在3亿年前的森林化石构成;原油来自距今1000万年到6亿年之间生活在海洋中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有机体化石制造的甲烷,通常可以在原油附近找到。)

 这都是集体学习、认知能力的积累。

三是集体学习引来的创新驱动力。

表现在三个方面:

1:增强的交换网络。

通常,我们可以说大型共同体中创新(宗教的、艺术的、伦理的或技术的新思想的产生)的速度比小型共同体更快。这就解释了为何大规模人口增长本身往往会促进集体学习。读书就是在你的大脑里建立一个大型城市.

2、通讯和运输的改善

我们这里通讯,是指人们用来交流信息和思想的技术;而运输是指把人们和物品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技术。通讯和运输技术的改善,可以增强社会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如此,它们能够使集体学习加速并促进创新。

3、创新动机的增加权贵不愿意创新、农民也不愿意创新

有竞争的地方,效率就显得很重要,因为通常而言,工作最出色、价格最低廉的商人和工匠,最有可能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找到买家。

有时候,通常在庞大帝国的边境地区和它们的势力范围之外,会出现一些独立的城市或国家,比如腓尼基人的伟大城邦,它们的精英很擅长处理跨国贸易。

使现金的远距离使用和流转变得更方便的创新,是对商业尤为重要的刺激因素

(先打个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