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读书日想到六个字:“不惑、不忧、不惧”

图书馆是墓地唯一的竞争对手。——法国作家夏尔·丹齐格

       过去,一个年轻人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在说了一通溢美之辞之后又讲了个人成长的困惑和烦恼,杨先生回信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王阳明的下属曾问大师:“先生,你讲的学问真好,但是我平常有很多的文件、案件需要处理,哪有时间学啊?”王大师听了反问弟子:“我什么时候让你不处理公文、案件,而去空空地做学问了?读书和工作本不矛盾。  

       原人民日报总编梁衡在他的《有阅读,人不老》一文中谈到,读经典收获的是种子,可以种出属于自己的一颗树。经典又在哪里?在优秀的国学典籍里。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国学包括(蒙养教材、四书、诸经、诸子,儒、道、墨、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观点,诸史、诗文七类,蒙养教材中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四书就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诸经就是五经:《诗》《书》《易》《礼》《春秋》,还有一个《孝经》,诸子就是管子、老子和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儒、道、墨、法四家的若干基本观点:天命观、人性论、历史观、政治观包括①德治与法治 ②王道与霸道③民主,还有教育观,诸史就是《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诗文就是古诗、律诗,古文、今文。《论语·宪问》中有这样一段,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里“知者”的“知”是通假字,同智慧的智,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有三条原则应遵循,我却都没有做到:有仁德不忧虑,有智慧不迷惑,有勇气不畏惧。”子贡说这是老师自谦。梁启超在1922年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场演讲《如何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也是对孔子这番话的解读、理解和对学生们的劝诫,这足可见“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影响力之深。

      努力看淡名利得失,可以接近“仁者无忧”。关于“仁”,孔子说:有五者行于天下,仁就算做到了。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是不是做到五者就能不忧呢?所谓看淡名利得失,就是保持一颗进取心的同时还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特别是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得不能被名利得失所羁绊。孔子曾对弟子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做好准备、抓好学习。杨绛先生对祝寿等事尤其看淡,她104岁生日时,一再告知无须前往家中探望,并在生日这天去招待所躲清静,她讲,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在丈夫和女儿早已先她而去的人生后几十年里,她精神都很好,还在坚持不停写作。

      坚决守住人格底线,可以接近“智者不惑”。江河之水滚滚向前,但无论它怎样汹涌,也不能超出两边的河岸——河岸就是它流动的底线,坚守底线,可为人类造福;逾越底线,则将千里汪洋,民不聊生。自然万物如此,人亦如此。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一个人在人格上不能筑起堤坝,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作家王蒙在《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中写道:“我们不可能建议人人成为炸碉堡的烈士,就像不能建议人人成为赚大钱的企业家;我们无法建议人人都去搞发明创造,就像无法建议人人都去当一辈子老黄牛。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建议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蠢事、坏事,不要去做愚而诈的事,不要去做逞一己之私愤而置后果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事……。”这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为人处事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每个人都要在心中为自己划上一条底线,建立若干原则,当向着目标奋进时,这些原则、底线就将时刻约束、规范、校正前进的航向。

      只要理想信念不灭,可以接近“勇者不惧”。企业家冯仑和王石从西安开车到乌鲁木齐,去戈壁滩上,车突然坏了,手机没信号,只有等人来救……。这件事让冯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最恐惧,不是没有水,不是没有车,而是没有方向的时候。有了方向,其实所有的困难都不是困难。理想这件事情,相当于在戈壁滩上突然找到了方向。什么是理想,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理想就是一个GPS(导航仪)。信念能创造生命的极限,延伸生命的长度。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饥寒交迫,没有信念的支撑是走不出来的。汶川大地震,有的被埋在乱石堆里好几天,没有信念的支撑是活不下来的。我们不缺宏大的理想,缺乏的是到达理想的切实道路,这是最难的。所以,当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时、吃苦受累难以坚持时、面对诱惑彷徨不定时、内外交困感到无助时,就得坚定地按着心中的信念走下去,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

        注重行为改变思想,可以接近“知行合一”。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一般情况下,做想做的事还好说,做不想做的事往往就比较难,人常常是逃避困难,找个借口不去做了。可现实情况是,想做的事受制约也很多。所以有句话叫,“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做你不想做的那件事”。王石就把话说得更明白了:“你没有变强,因为你一直很舒服”。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老总非常注重行为训练,每当完成15个引体向上,就会在引体向上那一栏写上15,每个月都会换一张新纸,并总结上个月的情况。不经意间,几个月做了1000个。类似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能力提升,改变了诸如拖延、抱怨一些坏习惯,培养了健身、及时、执行、阅读、早起等好习惯。高度自律一般都是有这样的体验,前期兴奋,中期痛苦,后期享受,带来的改变是身心好了、不怕事了、时间多了、更满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世界读书日想到六个字:“不惑、不忧、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