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片的魅力

所谓丧片,就是非商业,非主流,非娱乐,也不打鸡血,主题偏失落、迷茫、绝望,甚至没有出路和救赎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一般画面阴暗,人物性格压抑,处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风格也偏写实,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丧”的时候(走背运)不少,痛苦多于欢乐,所以丧片有“以毒攻毒”的作用。有的观众透过电影看着“别人”的人生过得如此凄惨不堪,感慨自己目前的处境还不算太糟,于是多了些许安慰和庆幸。不过难免也有一些玻璃心的人,在观看了这种类型的电影后愈加抑郁和沮丧,走不出暗黑的心理阴影,反倒责怪是影片误导了自己。

这周末上映的《暴雪将至》就符合丧片的特征。电影再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座小城的场景,阴雨连绵的街道,灰暗陈旧的厂房,破败简陋的筒子楼,穿上深色雨衣就分不清彼此的工人,渲染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气氛。影片中难得有些许色彩的就是女主角燕子穿的衣服,红色或者黄色的毛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流行款式。那是一个互联网尚未普及、没有智能手机,更别提各种聊天软件了,当时最流行的就是传呼机,找人说事还得通过寻呼台联络。那时候全国的许多国营大厂正在经历国企改制的阵痛,工人们面临着下岗裁员的命运,影片中的主人公余国伟就身处这种艰难的人生困境中。他向往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体制内工作,摆脱下岗的阴影。虽然他急于求成,用自己多年从事工厂保卫工作的经验疯狂追查连环杀手,哪怕遭遇周围人的排斥和嘲笑也不放弃,但最终因为莽撞行事,直接或间接地毁掉了三条无辜的生命,自己也进了监狱。他的人生可谓“丧”得彻底,下岗不说,还在监狱待了十年,从曾经风光一时的劳模变成了阶下囚。如果光从后果来看,余国伟的梦想错了吗,或者他就不该存这种“非份”之想,从工厂下岗后就和女友一起经营那家理发店,过着旁人看来踏实稳定的小日子。不过考虑到那是一个福利分房都还没有取消、人生的事业选择比较单一的年代,到体制内工作确实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余国伟有这样的追求是很自然的。他为人正派,不象保卫科其他人那样容易被人收买,在破案上有一定经验和方法,有钻研精神,肯冒险,吃得苦,受得累,这些从他破案的“拼”劲都看得出来。命运弄人,他和凶手也就只差了一只鞋的距离。他当初如果在那辆撞倒凶手的卡车附近多停留几分钟,也许人生就不是后来发生的样子了,让人唏嘘。余国伟是一个失败的追梦人,时运不济,性格上也有一定的缺陷,过于主观和执拗,就象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看谁都象钉子。他对待嫌疑人“有罪推定”的思维模式,是导致他后来从追凶变成了杀人凶手的直接原因。

经历了二十年的风云变幻,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比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了更多的色彩,完全颠覆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互联网和即时聊天软件提供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和路径。“向着梦想出发”是现在很多人的时髦口号,但就象我们从余国伟身上所看到的那样,成就一番事业光靠梦想和干劲是远远不够的,努力的目标和方法不对,会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人生的正常轨道,成为新时代的堂吉诃德。现实世界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你非常认真努力,却离梦想越来越远,最终误入歧途,直接载进大坑里。

回想电影的开头,余国伟从监狱出来后,正走在围墙边上,后面传来摩托的引擎声,一个身着皮衣的壮年小伙子骑着老式的跨斗摩托越来越近,原来是十年前的他。电影采用这种虚实结合的镜头,已经暗示了这个意气风发的年经人正走在通往人生悲剧的路上。丧片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消除你理想中过多的肥皂泡,因为电影中别人或失败或痛苦的经历,会不时提醒你生命旅程中可能遭遇的暗礁和险滩,“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绝不是一句空泛的歌词。

让我们试着感受丧片的魅力,不要被梦想所绑架,成为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丧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