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礼记》有一句话,说“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这句话听上去有些难懂,因为古人说话真的是非常的精练,没有点古汉语的知识,真的是读不懂。如果把这句话翻成现在的日常有语,就很通俗易懂了,那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守规矩,识大体,懂变通,讲尊重。

        坐如尸,就是说坐的时候要端正、要庄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坐有坐相。那么什么是“尸”呢?古人在祭祀先祖的时候,会找一个活着的人扮成自己先祖的样子,坐在先祖灵位那里,然后祭拜,那这个装扮成先祖的人就称为“尸”,有个成语叫“尸位素餐”,其中的“尸”大体也是这个意思。那么你要装扮成人家的祖先,坐在那里,当然要正襟危坐,庄严肃穆,如果你在那里斜倚拉垮,嬉皮笑脸,甚至跷个二郎腿,那估计人家主家肯定要把你打个半死。


        所谓立如齐,基本上也是这么个意思,就是站有站相。“齐”就是“斋”,古人在祭祀之前,先要斋戒沐浴,换好衣服,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仪容仪表都要谦恭,要有敬畏之心。若是揣着兜儿,捋着袖,趿着鞋,那可是大不敬了。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这是从小父母就教给我们的。在今天,我们很多时候不以为然,不讲“礼”,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在长辈面前,甚至在公共场所,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修德行,不重仪容,我行我素,乃至无所畏惧。频频发生的在景区的刻字留念,就是这种无“礼”之行的例子,有的甚至在国外亦是不知收敛,从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光屁股推碾子——转着圈儿丢人”。我们今天讲“礼”,就是要让我们时刻能有一颗敬畏之心,无敬畏之心,则无羞耻之心,无是非之心。曾经见过一位老先生在领奖台上,当颁奖人起身的那一刻,老先生就双手下垂,头微低,身体略前倾,眼睛注视着颁奖人。以他的资历和身份,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完全可以挺胸腆肚地站在那里,但他仍然很谦恭地站在那里。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谦让、恭敬、敬畏,而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傲骄,这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我们常说,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有节,要懂得尊敬他人,若不然,就算你再优秀,也没人愿意搭理你。

        所谓“礼从宜”,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规矩,比如说接待外宾有接待外宾的规矩,不同国家的外宾规矩也不同;会议有会议的规矩,典礼有典礼的规矩,宴会的宴会的规矩,仪式有仪式的规矩……不能乱来,否则会出乱子的。例如你在接待外宾的时候,坏了一些礼仪,触了人家的禁忌,那肯定要惹人家不高兴,严重的话会坏事的。宜,就是要合适,不能不及,也不能过,要恰到好处,这个度不好把握,细节上的纰漏很难杜绝,但最好不要出大问题。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要坏了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们一边天天讲传统文化,讲传统美德,一边依旧我行我素地闯着红灯、讲着脏话,在公共场合乱丢着垃圾,吸着烟,不管做什么事就是不排队……需要我们守的规矩真的是太多太多。


        使从俗,用很通俗的一个词解释就是“入乡随俗”,是说如果你要出使别的国家,要入乡随俗,遵从人家的风俗习惯。在今天,不光是到别的国家的时候要入乡随俗,平常的交流交往都要注意,入乡随俗体现的是一种尊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有着自己的喜好和禁忌,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定不要把自己的喜恶强加于人。比如说你到别人家里串门儿,你往那一坐横挑鼻子竖挑眼,看这也不行,说那也不行,指手划脚,主人家肯定不高兴,修养好的人家笑笑,顶多以后少搭理你就是,脾气暴一点的恐怕立刻要将你赶出来了。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其实在很多时候,即便是己所欲者,亦是勿施于人。因为尔所欲者,未必人之所欲,甚或为人之所恶。有一些宗教禁忌的人在这方面非常明显,大家都应该知道,勿需多言。

        礼者,人道之极也,所以敬人也,君子以礼存心。讲礼,不是要讲我们祖宗那点繁文缛节,不是讲一些磕头作揖的讲究,也不是讲一堆虚头巴脑的假把式。在今天,我们讲礼,注重的是一种规则,强化的是一种制度,倡导的是一种互尊互敬,营造的是一种仁和之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礼•坐有坐相,站有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