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的世界》| 未知死,焉知生?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好奇:

死亡是什么?人在死亡时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死去吗?人死之后,去了哪里?

死亡是真正的湮灭吗?鬼、灵魂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Ta们存在于怎样的世界?

我们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要知道死亡呢,当生命不复存在时,了解死亡之后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本书用一个问题作以回答:未知死,焉知生。


【简介】

《死后的世界》(Life After Life)是一本早在1975年就已出版的作品,作者雷蒙德 · 穆迪(Raymond A. Moody)是一位哲学博士和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研究医疗科学的的精神病学家。

他首次提出“濒死体验”,并对150案例为基础实际访谈了50个人,通过讲述和分析总结了“濒死体验”的15个共同元素,并加入了哲学、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对该问题的解释,最终写成了这部影响了无数人对死亡的认知和对生命重新思考的著作。

我在逛市中心书店时无意看到了这本书,仅是看了简介,好奇心就噌噌噌得探出头来,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食人岛上集体起立的猫鼬。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站在科学的边界探索灵魂和意识的研究。

源自:网络

死亡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敏感话题,人们多谈“死”色变,更别说直面死亡,无不充满悲痛与恐惧。但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可人们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思考又有多少呢。


【思考】

根据WHO调查数据,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人类暴力致死62万人,糖尿病致死150万人,可见现今“糖”已经成为比枪弹更为可怕的致命武器。其中,每年还有80万以上的人死于自杀,而每年自杀未遂人数是自杀死亡人数的许多倍。

源自:WHO官网

自杀是2012年全球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75%的自杀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据估计,在1990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的自杀年龄标化死亡率大幅下降,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经历自杀带来的丧亲之痛或受此影响。据统计,现如今全球超过3亿人患上抑郁症,平均年龄小于15岁,每年超过100万人因为抑郁症自杀,预计2020年这将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疾病之一。

其实,仅仅是列举这些数据内容,就能给现代人们带来很多焦虑等负面心理影响,但这却是许多心理学者和心理咨询行业在媒体传播中不断强调的科普信息,如我所知,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心理学,许多人都希望通过心理学实现自我疗愈。

人人深知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自杀?为什么人们会在生命完好时却倍感折磨?

人们在学习心理学中或许能够解答大多数这样的问题和困惑。但是仅仅知道了如上所问的为什么,就能把问题解决了吗?我也曾长期亲身试法,发现效果甚微。

更多的人会问:I know Why, but How?

依我浅见,现阶段流行的心理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亟待进展。

其实我们更需要问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困顿于生活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却仍然困囿于昼夜与爱?你在担心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局限,也是社会对于死亡教育的匮乏。

“生”的难题,也许“死”的认知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数亿万年以来人类的发展进程可以证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未知之旅是无止境的。

施一公曾在《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中谈到:“我们认知的物质,仅仅是这个宇宙的5%,宇宙中还有95%的我们不知道的物质。” 他在其中提到意识、灵魂、神灵,我想这应该会是下一个1%或者更多。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正在向着认知宇宙的第6%、7%进发,而《死后的世界》作者穆迪博士正是其一,作者在文中写道:“未知死,焉知生?在我们得以一窥彼岸世界以前,是无法完全理解此生的意义的。”

至于作者所研究的死亡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见书即可。


【启示】

作者和受访人带我们一窥死亡的些许面貌,也给我带来了许多珍贵启示,书中很多内容所产生的思考,都会是一些迷途的灯,一些困顿的门,或者一些沉寂的火把。

拼命想要寻找的意义,无时无刻不在的担心,难以探寻的价值,以及真正能触动内心的目标和动力,都在思考中悄悄产生了。

书中写了一个关于意识脱离身体的案例:

不知怎的,我看到我的身体躺在病床上,看到他血肉模糊的样子,我整个心都揪在一起。

也许此生心灵与身体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知、相伴,都是极为珍贵的缘分。身体就像心灵的宿主,只有二者相互爱护、认可、相互鼓励,和谐统一,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生命的价值和力量。

人的心灵在爱人/帮助他人/奉献中得到安宁和幸福,灵魂在不断的求知/满足好奇心/探索中获得充实和富足。身体在心灵的指引、劝慰、合作中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去行动、去践行。

关于出现“光的存有者”,一个有过“濒死体验”的妇人:

他劈头就问我,我是否准备好死去了,或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可以告诉他的。

光的存有者似乎是要强调生命里两件最重要的事:学习去爱别人,以及求知欲。

和死亡的近距离接触好像总会给人某些“启示”。几乎每个有过此体验的人都会强调爱他人的重要性,而这种爱是独特和深刻的。

此外,许多人也强调求知的重要性。他们在各自的经验里都隐约感到,即使在死后的世界里,仍然要继续追求知识。

书中告诉我们意识会延续下去,但是生命会有终结,生命终结时会出现什么呢。多数人形容体会到平和、宁静、自在、美妙、安全、温暖。

心智非常清晰,感觉很棒。我的心灵一下子就沉淀下来,涤除了一切杂念。一阵子以后,我所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廓然明了。

关于死亡的重新认知,也叫很多人重新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对生命和服务他人。“我们不再重视物质的享受,而是追求心灵的平静,欢喜无处不在。我们舍不得他人受苦,希望自己能多分担一些。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明显趋于正向,奉‘敬畏、谦卑、感恩’为处世哲学。”

也许有人会因为看到终点是希望,所以卸掉恐惧,拼尽全力去积极、忘我地投入在这一段生命旅程中。


【结语】

最后,正如书中所说,“未知死,焉知生。” 无论关于“死后的世界”还存在多少偏见和认知缺陷,这本书都值得冷静阅读和客观思考,如果更多一个人能从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多一个人能从中获得活力与欢喜,更多一个人能从此开始全新而喜悦的生活,这一切的讨论和探索都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后的世界》| 未知死,焉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