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诗长征(四)


  世界史诗长征(四)



三、长征前奏与准备: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策和部署


李德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抗日先遣队和红六军团西征后,就应该当机立断,迅速主动撤离苏区,但当时的决策者处在犹豫彷徨之中,一方面感觉打破敌第五次“围剿”基本没有什么希望,另一方面却仍然坐等观望奇迹出现,就这样一直拖了几个月。

1934年广昌失守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已经开始考虑红军主力撤离苏区的问题。随后成立了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三人团”,政治上以博古为主,军事上以李德为主,周恩来只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行。当时的“左”倾领导人一直举棋不定。

9月1日,中央组织局、总动员武装部根据党中央实行战略转移的决定,发出关于9月间动员3万新战士上前线的通知;9月8日,中革军委要求部队进行运动防御,“应准备全面撤退”;9月13日,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在10月1日前做好对主力突围后坚持苏区的斗争;9月15日发出训令,要求红军“无论如何以保持自己有生力量和物质基础”,不再要求与敌寸土寸争;9月1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发出《关于边区战区工作给各省、各县苏维埃的指示信》,对“万一”苏区失陷后的工作进行了布置;9月29日,张闻天为《红色中华》写了《一切为了苏维埃》的署名社论,这实际是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一个公开信号。

从总体来看,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的命运,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应该在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中进行充分讨论和政治动员。但是,这些准备工作只在“三人团”中秘密进行,没有在部队和地方领导人中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动员工作,甚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没有讨论过。正如后来的遵义会议决议所指出的那样:“关于为什么退出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

李德甚至荒谬地认为:“突围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保守秘密。只有保守秘密,才能确保突围行动的成功。”甚至像彭德怀、李维汉这样的高级将领和干部,对长征的计划都不清楚。遵义会议决议对这个问题进行定性:“这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以及搬家式的行动。”


何叔衡


对于红军队伍谁走谁留的问题上,在掌握上是非常严格的;对于高级干部的去留问题,则完全由“三人团”决定,比如“左”倾领导人不喜欢的干部,像瞿秋白、何叔衡、贺昌、刘伯坚、毛泽覃、古柏、周以粟等人,都被他们乘机甩掉,没有一点商量回旋的余地。

开始时,他们甚至连毛泽东也不想带走,因为周恩来、朱德一再坚持,说毛泽东既是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又是中央红军的主要创建者,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应当随军一起出发。在这种情况下,才被允许一起转移。

如果毛泽东当时也被留下,那么结果就难以预料了。这大概是党心、军心、民心所向,中国共产党不应该断送在王明、博古、李德这帮人手上吧。留下的人中,何叔衡、阮啸仙、毛泽覃、万永诚、李赐凡、李天柱、李才莲、古柏等人相继在战斗中牺牲,矍秋白、刘伯坚被俘入狱后不久英勇就义。


瞿秋白


黄其军

        作于2021年9月16日(古历辛丑年八月初十)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世界史诗长征(三)

世界史诗长征(二)

世界史诗长征(一)

井冈山革命风云(十四)

井冈山革命风云(十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史诗长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