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生命与《金刚经》——张玉林先生《金刚经》讲义(9)

感觉不到不产生信念。因为释迦讲的这个信,可不是叫你信什么佛、信什么宗教。非得自己觉

  《金刚经》这部经,就是以每个人自我的觉性,立的这么一本经典。你一悟性就能理解。我们要破除梵语翻译成华语这些文字障,对于语言文字,你不理解的时候,就得联系你的自心。因为佛性本来没有名,没有名还不能说。但是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就勉强管其叫“金刚”。其实这个佛性能是金刚吗?那不就是由人的意识,由人的思想理智,给定的那些名么。不但佛性这个名字是假的,所有一切都是虚假名。说这个茶碗,它本身就是个物质,是人为的,叫茶碗不叫茶碗不在它自己呀,它本身无所谓什么茶碗不茶碗,那么佛性本身也无所谓什么佛性不佛性啊!因为法是立真宗,不得不说,勉强立名。我们要理解《金刚经》,首先得理解自己的心。《金刚经》这部经典就是以佛性立的这么一个名字,所以叫金刚。

  修炼佛法,炼的是什么呢?炼的是金刚不坏身。金刚不坏身是人的生命之本。把生命之本这个本固了,你这个身体呢?本固枝荣,根深叶茂哇,自然就健康了。因为致病的因素就两种:一种是外因,一种是心灵。现在的好多病,都是自己心灵造成的。在旧社会大多是外界条件所造成的,因为那时候不懂卫生,医疗条件也不好。

  我们讲《金刚经》,首先第一步,叫你认识心。《金刚经》说的是如来心法。“金刚”这两个字,解释的有很多。我们讲的都不同于别的解释。金刚不坏身,本身就没有任何一点污染,本身是明的。要把“金刚”本身这个明、这个道理你理解透了,你心灵的烦恼这个暗,不用除,它自然就灭了。因为金刚不坏身本身就没有任何一点污染,本身是明的。你再不生烦恼心了,那还有烦恼么?自然就破了,一步不移,就到莲台。登什么彼岸呢?现在他骂了半天,嗨!我没有动心,我没有动心就不需要法来解脱我。我没有烦恼,要解除烦恼的法干什么呢?所以我们先叫你明白性理心法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你才能进入《金刚经》的究竟觉。你认识到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就这么一个社会,这个社会谁也抗拒不了,它有旱涝饥馑,水火刀兵,什么都有。生老病死离别苦,父母深恩、夫妻之情、儿女这些重爱……你要想摆脱、违反这些规律,你就不能生存。明白这个道理了,你不就不动心了么。所以佛学第一步是明理,理明透彻心自明。不明理怎么能明心呢?不明心怎么能明理呀?!大道理不明白,你怎么能定呢!定,必须有前提——明理。什么道理我都懂了,它再乱再动,我也不动,因为道理我明白了。

  佛学第一步是明理,不是戒。千经万卷都说戒,但那是教人的一个法则,不能使人真正登上大觉之路,戒,什么人能戒呀?现在用的都是戒。不光是这个佛学,现在社会上一切都是戒。那《宪法》不是戒么?公司里的规章制度不是戒么?戒对谁说?是对不自觉的人说的。自觉的人,戒有用么?戒,对那些有自尊心的就有用,没有自尊心的没什么用。如果你从本质上、从觉悟上提高他,叫他明白,也就不用戒了,他不犯啦。所以公司那个规章制度,什么迟到早退,是给那种人用的。如果佛法完全落在戒上,人怎么明理、怎么觉悟提高啊!所以我们得细细分析佛说的法,不要从现象上去理解,这里头好多地方隐秘得很深,并没有直说,这就靠有心人自己去寻求了。就像《西游记》似的。唐僧有这么个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孙悟空如来佛,没有这些。《西游记》本来是一部丹经。每个人的自我如如不动之心那是如来佛,六耳猕猴不就是你的六根之意么,孙悟空不就是你的人心么,火焰山不就是你肝脏的火么。我们别把《西游记》当作一种真实的故事来看,现在就有的人说,“确实找到花果山了,水帘洞也找到了……”,你得了!哪有花果山呢!都没有离开人身,没有离开人的精气神内五气。五气协调谓之神,五气不协调谓之妖。好多人错误地把《西游记》理解成真实啦,不是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金刚”两个字是华语,“般若波罗蜜”这五个字是梵语。咱们在没有讲以前,跟大家说说什么是心。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在说如来心。所以我们把如来心,简单的用一个图象把它描绘出来,就是一个圆圈“○”,这个“○”就表示每个人的如来心是清静无为、真空纯至静的。在这个客观世界,你的如来心反应到事物,还没有产生分别见的时候,叫心。就是如来心起的一个念头,那叫心。那么你对反应到的事物,去分析它,研究它是什么东西,产生的这种知见就叫意识。意识所应的万相,那就是你心中有印象了。《金刚经》所指的,就是你本来还没有感应到客观、天地万物的那个如来心。《金刚经》说的就是如来心法。

  咱们讲解《金刚经》,就是把六祖对《金刚经》的解,济佛的解,再加上我自己的解,这么综合起来谈,大家就容易理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生命与《金刚经》——张玉林先生《金刚经》讲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