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

大学生活可谓乏味枯燥,但是以大学生的年纪,岂肯虚度光阴。除了上课、学习、交朋友外,自然还要找些乐趣,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多得见鬼地自由的时间。也许,不,大学就是让学生尝试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而这些时间是用在与社会对接上还是电脑游戏上,全凭学生自己。我想,我亲身经历和感受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更多地选择与社会交流,从而找得到乐趣。

大学生的乐趣还真是有许多,比如班级联谊、组织活动、球类比赛等,然而这些都是比较花钱的,也不能得到学生们最需要的历练。那像兼职、摆地摊就成了学生比较乐意做的事情。

其实以上这些所谓的大学生的乐趣,我也都经历过,感慨万千,总是挑灯夜读,奋笔疾书,于是也诞生了此篇。

稀稀落落、三三两两,路边的行人并不算多,街边小贩们也尽是愁眉不展。偶尔路人上前询问价格,他们总是热情回答,路人看看又放下,转身离开,他们又露出愁容。这些人当中既有身不由己者,也有选择使用空闲时间的大学生。

刚做小生意,他们就已经想得极为周到,一步步都计算正确,其实大学生已经完全有这个能力。从选择项目开始,便要做许多工作。

就拿我做的来说一说:

我想,首先就是要找个只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愿意共同出资、吃苦和承担风险。然后需要做个社会调查,看看供求关系,对比自己有限的资金。如果合作伙伴有做过某样小商品,并比较熟悉的话,可以更多地考虑一下。

像我就选择了小饰品,就以这个为例,我考虑到浙师大是以女生为主的学校,饰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且愿意花钱且不太会砍价。但是欠妥的地方是没有想到季节,冬天首饰很凉,大多人是不愿意戴的。幸好金华的冬天来得特别晚。

接着,我们大致了解了下售货地点和进货渠道,就贸然出击,前往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务国际小商品商贸市场。由于这个市场名气很大,要找到它并不难,火车站有直接到那里的公交车。来到市场里,我们就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原因是这边不零售,基本上都是批发,而且批发的数量特别夸张。一般来讲,那边批发项链,一个款式120条起订,多则400条,像我们这样的是完全承受不起的。但是来了这里又不想算了,就在市场里淘货,差点没把脚跑断。有现货的东西都不是很好,但是我俩头脑一热,还是进了许多。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话真是千古真言,想饰品这种东西,一定要有很好的光线,就从朋友那里借了两个灯,我们的地摊也开张了。主要采取游击战的方式,东摆摆西摆摆。其中,我们还体验了一般人体验不到的事。

我想大家在网上或者电视上都看到过,城管管制街边小贩的情景吧。有的很过分就把小贩的摊位给掀了(没收)。很多人都指责和同情,殊不知小贩的感受。感觉上饰品的利润很好,可是能卖出去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最后还是没有赚到。而小贩仅以此为生,商品就是自己的命啊,一旦没收,就等于命没有了。我也被赶过两次,不过我们迅速收摊,然后走人了,没有发生冲突。

解决着一个个困难,可是结果仍然可能是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陷入了与股票相同的境地,到底是“割肉”还是“补仓”?年少气盛,怎甘心就此失败,于是我又稍稍投入了一些,因为我总结了一下,主要还是货的问题,这一点最致命。

虽然结局难料,就算失败告终。也许以“现在主要还是学习经验为主”或者“就当作旅游”等华丽的借口来安抚自己失败的心情,甚至以这样的借口掩盖失败,但是真正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的人最终能走向成功。

下课的时间到了,学生像钱塘江江水滚滚涌来。低头看看、询问价格的人也越来越多,闪着不亚于钻石光的戒指,也引起了许多女同学围观,甚至外国学生也买下一个。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总算松了口气。

我觉得我这也是在练脸皮,在学校摆喊人“同学”,在校外摆喊人“美女”,最后也算叫顺口了。认识我的人都知道,要我这样叫别人还真难。

不管怎么样,我也体验了一把做小贩的感觉,也只有像这些家庭并不优越的孩子,才会体验到这些有趣的事,至少他们已经不想再浪费家长的钱了,而不是开着跑车、买许多昂贵的东西,却还是用着父母的钱,其实自己完全没有能力用这些东西。

我还不是真正的小贩,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艰难,他们到处摆摆,打着游击战,而我们还曾妄想形成产业链,这可能就是当今制度教育体制形成的不同思想吧。

总之我还是有收获,你们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