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冲动和写作才华

看铿锵三人行,里面讨论文学创作的问题时提到了一句话:写作冲动不是写作才华,我个人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粗略地讨论一下二者之间的区别。

钱钟书说过:“年轻人往往将创作冲动误以为是创作才华。”

当我们读到一篇打动自己的文章,我们也产生了写一篇类似文章的冲动。这些想法就是创作冲动,这种想法的确让人觉得自己是有创作才能的。

接着,我们发现写出来的东西完全没有表达出自己的预期,甚至写到一半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无法驾驭自己想写的内容,就是创作才华不够的表现。创作出一部作品,正是源于创作的冲动,创作冲动是发现创作才能的前提,创作才能是不断创作后磨砺出来的。

表现在选材上,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但是,多半时间里那些美好的念头只是一个冲动罢了,因为对那个念头,我们甚至无法列出一个清晰的大纲,这说明,此冲动不容易兑现成文章。

我想说的是,这二者的区别有利于我们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哪些题材可以把握,哪些还不行,有利于我们给自己的文章定位。

为此,有人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位钢琴家,孤身一人居住,每到夜幕降临明月高挂时,悠扬的旋律就从他的房子里徐徐飘出。在他家周围有一只野猫,它时常会在窗外驻足。

某天,钢琴家出门办事,窗户忘记了关。猫溜了进去,它在一种莫名情感的驱使之下跳上了钢琴,在上面蹦跳,窜来窜去。“它发出声音了!”猫开心而坚定的说。

这天晚上,猫做了一个梦,钢琴家为它打开窗户,它和他同时演奏,而且都发出了声音。

我们究竟是那只夜猫呢?还是一个钢琴家?虽然我们每天都梦见自己成了钢琴家。

另外一个人说:看到淘宝上有一条特别漂亮的裙子,虽然有点贵,还是咬着牙买了下来。货到后,拆开包裹兴奋地穿上,站在镜子前,才发现自己成了“翠花,上酸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冲动要和能力匹配。

我们大部分人阅读时,没有创作的冲动,那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这也多少扼杀了很多有潜在才华的人。

余华听到一首黑人的歌曲:一个黑人在失去所有亲人之后,仍宽容且平和地对待这个世界。这使他产生了一个创作冲动,他想写一部长篇,书名叫“活着”。

那个时候,余华已经完成了作品“在细雨中呼唤”。这本书好评如潮,给他完成长篇小说“活着”奠定了信心。实际上,余华的创作能力也达到了完成活着的水准,于是,“活着”完成之后,一炮而红。

有的时候,作家通过不停地搜集素材和观察生活,他的思维习惯已经养成,他想写一个顽强的生命怎样克服困境的故事,这个想法早已在作家的潜意识里蠢蠢欲动了,突然有一天,一首歌,一个新闻,一个电影,激发了作者的灵感,他的作品便呼之欲出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冯唐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为了自己的精神健康,百分之一百应该写,如果为了记录不能被其他方式表达的人类经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该写。”

说到这里,你懂了吧?没什么好犹豫的,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冲动和写作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