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6 今日思考 “缺什么”就在表现什么

出差跟一个合作伙伴交流,聊到关于价值观的事情,我们说现在年龄大点经历过贫苦的人和年龄小点的独生子女对于价值的取向很不一样。例如:前者(不绝对,主要指穷过的人)对于金钱多少特别在乎,而后者对于这个事情是否认同特别在乎。

简单来说,要驾驭和管理前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多的是给钱的多少,只要给的多,怎么干都行,对他们来说,主要矛盾是否给的多,其他的不太重要。而后者则更在乎的这是否自己认同的事情,做任何一件事情,让自己愿意投入的前提是自己是否认同,其他的是次要矛盾。

我记得曾经看到一个任总的采访,说到企业管理,文化更胜于管理机制。这同样让我想到了国家的法律,企业机制和制度其实就类似国家的法律,今天我们企业里的奋斗者也好,骨干也罢,这种成就他们的一定不是法律和制度,更是文化的认同。

这其实就是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是个人或者组织对于财富的定义和重要性排序。

我们对于什么结果认同,就决定了我们会采取获得这类结果的行动。我们所有的忙碌其实都建立在这结果之下,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期望的收益而展开的获得行动。

很多人总说自己没有时间运动,没有时间陪孩子和家人。这其实并不是他们没有时间,要知道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等价的,都是24小时不多也不少。别人有你怎么就没有了呢?

你说你忙,为何别人不忙呢?这前提还是自己的价值的重要性排序出问题了,在你的价值排序中,你并不在乎自己的健康,不在乎自己家人的感受。你认为这些不重要,“别人”眼中的你要比自己眼中的“自己”重要的多。

回到开始讲的经过贫苦的人和年轻一代的比较也同样如此,所谓管理和驾驭这两类不同的人群本质上就是适配两类人群的价值观。

从年龄角度出发,我们价值观的形成是存在一定共性的,所谓生存环境决定知识结构,而知识结构构成的思维模式又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向,即价值观的形成。

我们经常说缺什么补什么,穷过的一代因为从小到大生存在贫困的环境中,“穷”怕了(非绝对),在这漫长的生存环境下,为了避免再过“苦日子”,就形成了“有钱”才是爷的价值取向。于是也就容易在价值交互中形成以“价格”为第一优先元素的协作原则。

而90/00则不同,从小到大因为独生子女,吃穿是不愁的,所以物质的“苦”日子不多,但被管理的“苦”日子却不少,因为独生子女,父母家人都特别在意孩子的成长,父母害怕孩子长大还过苦日子,于是从小“管”的就很严,事事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

于是等到工作的时候,终于离开父母管制的时候,就特别在意被别人“管”。特别想要按照的想法做事情,做自己认同的事情。

于是也就出现了今天的年轻人不好管的现象,其实这跟年轻人无关,跟每个人群甚至每个人的生存环境有关,有的特别在意钱多钱少,是因为历史穷怕了,有的特别在意自己认同就是因为历史管怕了。

回到事物的原点,更希望今天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客户价值优先导向,大家奋斗都建立在彼此认同的价值前提下展开的行动。

即便如此,这其实也没有对错好坏,这个世界不求真,求存。每个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价值取向都是因为这样做自己才可以让有意义,有价值的活下去。

就比如我对于今天互联网被设计出上的“瘾”产品价值观不认同一样,认为这些产品让人变得不思考,不动脑的被刺激和获得快感,但这也不过是我不认同而已,对于别人,玩这些东西也许就是比吃饭睡觉获得的快乐更多。着急,这也不重要,也不意味这我就是对的。

智人和神人也许就在此刻分流,智人越来越通过神人的刺激过的快感,也越来越缺快感...好吧,又想多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16 今日思考 “缺什么”就在表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