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到了1500块,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第一次接到网贷公司的陌生电话时,心下很诧异:他们怎么会有我的联系方式?原来是一位足疗师A,网贷了1500元,网贷公司调取其手机半年的通话记录,恰好不久前我刚跟他预约过足疗,便接到了这电话。

因我与A并不相熟,也没有其联系方式,遂实情告知网贷客服,便不再理会。只是当时心下想,1500块又不多,为啥不还呢?

直到前几天,同样的剧情又上演了。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我一位相识多年的好友,D。

说到D,不得不多说两句。

D是朋友圈子里公认的才子,知识涉猎范围极广,文学修养不错,常常出口成章,思维敏捷,深刻,又极爱研究经济学,常在国家正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他,真不为过。当年一毕业就去了三桶油之一工作,勤奋努力,颇有建树。

正当其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突然要辞职,理由是上班的地方离家太远,自己无法照顾刚生产的妻女。还记得在那次他征求我意见时的通话里,我一再劝他不要贸然作此决定,因为我对一个事业前景非常好的男人要辞职做全职奶爸这件事难以理解。

虽然我知道我的规劝不会奏效,因为他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但是仍然要尽一个朋友职责,列举了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毫无悬念的被他一一驳回,也毫无悬念的,他最终还是辞了职,投入到了全身心照顾妻女的家庭妇男的行列。

然而很快就被我不幸言中了。就在不久前,当年闪婚的妻子提出了离婚,且以他无工作为由,逼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净身出户,完全无视他在家庭理财方面的付出和收入。

于是,在接到网贷公司电话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难道他到了如此弹尽粮绝的地步了吗?按说,以他的能力,不至于啊,难道是遇到了其他的大坎儿?遂拨通其电话,准备转几千元给他。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令我大跌眼镜。

D说他并没有经济上特别困难,更不至于到几千元都还不了的地步,之所以不还,是因为不用还。因为这种小网络贷款公司不仅没有合法资质,更是依靠吸收储户的钱进行高额利息贷款,发着昧心财。这种小额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物(只需调取手机通讯录和半年内的通话记录,其实可算作一种信用贷款),即使不还,对方也没有任何制约措施,当然就不还了。

言下之意,颇有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和有光不沾白不沾的沾沾自喜。

他的这番话让我瞬间无语,那个“才子暖男”的形象瞬间崩塌。在我的三观里,“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契约精神,是诚信问题,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这种“我不还钱我有理”的做法。回想起上次那位足疗师A,大概也是这种心理吧。

可是他们就没想想,这得到这几千元钱的背后,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么?

此刻,我已不想说道德层面的缺失,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太虚了。那就捋点实在的。

得有多少亲朋好友接到过网贷公司的问候电话?

如果那些亲友们是跟他们一样的三观,会不会因得知了这样一个投机取巧的门路,也依样画葫芦呢?毕竟人性的弱点就是“沾不到光就等于吃了亏”,由此又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蝴蝶效应?

如果那些亲友们是如同我一样的三观,对一位恶意欠款的人,会不会对他们的诚信产生质疑?在将来如果他们有借款需要的话,亲友们会伸出援手吗?敢吗?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接到电话的是客户、业务伙伴,还敢与他们有生意的往来吗?

如果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至亲接到这样的电话,会不会凭添了些担心、忧虑?

如果孩子的老师们接到这样的电话,会怎样看待这样的家长?又会怎样对待孩子呢?

……

我真的不敢再想下去了,貌似实在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范围。

一个人的子圈其实很小,而这通电话就能毁掉你整个生活圈,付出如此巨大的成本换来区区几千元,值得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得到了1500块,付出了怎样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