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此生的牵绊

子女不见父母过

中国古代是非常注重孝道的。孔子圣人很多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到孝道方面。

以前如果有子女告发父母,子女在百姓当中的名声就会变的不好。但是如果父母告发子女,不用断案就直接可以判儿女的错。

那如果父母犯错该怎么办。视而不见这样也不符合道德章法,忽视他们的错误就会纵容他们继续犯错。那儿女应该怎么办。帮助父母抵过,用行动感化父母。

有的人会说:如果遇到樊胜美那样的父母,只会一味的索取,也要不放在心上吗?如果是圣人和佛祖定会不见父母过,竭尽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可是我们的普通人,有七情六欲,知冷暖寒热,遇到这样的父母怎能不伤心。

但是如果我们想到父母生我们一场,养我们一场一定是有特别的缘分。无论我们是来报恩还是报仇,既然此生我们是子女就自然有做子女的道理。那就做好儿女该做的本分。

就好像「二十四孝」里面排第一位的舜,舜的父亲跟舜的继母一起要谋害舜,谋害了好几次,都没得逞,幸亏舜很有智慧,逃脱出来。可是舜没有这样去揭发他的父母。不仅没有这样做,连内心里面绝没有一丝一毫怨恨他父母的念头。

你看他父母对他这样子,正常说应该恨死他们了。但是舜他是根本不觉得父母不好,反而觉得自己对父母孝顺心不够,不能够感化父母。所以自己努力去行孝,最后真的感化他父母。

感化他父母,当然也感化了乡人,感化了国人,感化了当时的尧王,尧王把女儿嫁给他,后来把王位也传给他,这叫禅让。传说里面,舜他这个孝心也感动了天地,连大象都出来为他耕田,小鸟都为他播种,这是记载里面记述的,感动天地万物。

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这样,因为现在有法律法规,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好尤其是未成年是可以状告父母剥夺他们做父母的权利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看懂了此生与父母的牵绊,也许就不会憎恨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

当然这世上对自己孩子不好的父母还是少数的。而那些对孩子不好的大多数也是自己的执念太深,想要从孩子身上大量的索取。至于那些真正大恶,大残忍的父母应该早有天道将他们“惩罚”了。

孝道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要细细研究琢磨。去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与父母相处的方式。如果说真的遇到不好的父母,也许不见他们过,其实是真正的放过自己,解脱自己。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和孩子此生的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