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保障的多维形态

      经过互联网行业十年+的蓬勃发展,测试岗位也从传统的业务测试逐渐向质量保障(有些叫测试开发)岗位进行了转型。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质量保障同学在做的事情也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围绕“质量+效率”两大核心目标,从各种纬度切分,结合业务特性及行业内解决方案or工具,选择借鉴or共建or自研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以提升质量和效率。

      最顶层的切分,按研发工种可以分为:工程质量、数据质量、算法质量。本系列暂时只围绕工程质量进行深入分析。

      工程质量按不同纬度做了如下切分(如有不准确 or 遗漏,欢迎批评指正):

1. 按质量人员岗位title可以分为:业务质量、工具质量

2. 按环境纬度可以分为:线下质量、线上质量

3. 按研发阶段可以分为:左(俗称测试左移)、中、右(俗称测试右移)

4. 按能力颗粒度可以分为:代码级质量--模块级质量--系统级质量--链路级质量--业务级质量

5. 按业务承载方式可以分为:终端、服务端、前端

6. 按质量人员保障范围可以分为:业务质量保障、稳定性保障(含高可用、资金、安全)

7. 按公司自身视角可以分为:内部质量、外部生态质量

8. 按人员纬度可以分为:质量人员、业务周边的非质量人员

9. 按执行过程可以分为:分析质量、执行质量、验证质量

    每个纬度的切分,背后都是若干个大topic,后续再逐一补详细内容。今天先写到这里。

      惊蛰,万物复苏,春天是个明媚又充满活力的季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质量保障的多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