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总是看不够——评《看不完的中国史》

当我们谈起中国历史,首先会想到的还是那厚重的纪传体《二十四史》和编年史《资治通鉴》。但是,在当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将成千上万页的大部头一页页翻完。这时,就需要一些通俗历史读物来为我们快速释疑解惑。《看不够的中国史》就是这样一本便于阅读的通俗历史读物。


《看不够的中国史》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公众号的精华结集。而《国家人文历史》这本杂志也与我结缘已久。当时,总是习惯买纸质本看。后来,进入了电子时代,也不忘关注了它的公众号。这本《看不够的中国史》,作为精华结集,以时间为脉络,以“变化”为核心,精选制度、经济、军事、战略、朝堂5大主题、53个有戏又有料的话题,从政治、地理、经济、科技、军事等角度形象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多方面的历史变迁。所介绍的人物也颇具代表。既有王侯将相,也有平民百姓。贴近生活而富有生趣。


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秦统一前的战国史,尤其是赵国的历史,毕竟,我脚下生活的土地就曾经属于赵国。书中对这段历史也有浓墨重彩的描写。首先是《没有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国能赢得长平之战吗》。秦赵争霸,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战役无疑就是结束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这是正儿八经的国战,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其结局以坑杀赵卒四十万告终。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说法是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取代名将廉颇担任主将,葬送了赵军,但如果没有赵括,赵国是不是就能赢得这场国运攸关的战役呢?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未必。在长平之战开战的短短3个月内,赵军遭遇了一连串失败,丢失两道防线,折损“一将六尉”。这个数字意味着赵军高级将领的伤亡十分惨重,同时至少损失了几万将士。廉颇只得固守,而两军相持,实际比拼的是双方的后勤能力。战场态势应是赵军以逸待劳,而秦军远道而来,粮刍辎重补给维艰才对。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赵军的形势却是更加糟糕。国内乏粮,外援无望,赵国已经无法继续进行战争,前线赵军面临无粮而不战自溃的危险。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赵国只能临时换将。赵括上任本身就意味着只能靠战场上迅速决战求得生机的赵国,将一位愿意出战的将领替换下了不愿出战的将领。而从赵军缺粮的那一刻起,长平之战的赵国败局就已经奠定了。换谁都没有用处了。


而随后的邯郸之围,就是对赵国的一场艰巨考验。《邯郸之围:战国时代最后一场大国博弈》中详细提到了这一点,耳熟能详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但是其后还涉及到的秦、赵、魏、楚、齐之间的大国博弈,平原君、信陵君、毛遂、鲁仲连等等纷纷登场,唱出一出数国出演的大戏。最后,还是信陵君强夺大军,解了赵国之围。也延迟了秦统一的时间。

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比如《燕云十六州为何如此重要》,《北宋为何要设置4 个京城》等等,弥补了我们许多不知道的历史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这也是这本书的初衷所在。中国史,确实看不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史总是看不够——评《看不完的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