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期间(每年的10月10日)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讲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每40秒就有一个人因精神疾患自杀而失去生命。
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更多不良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的会出现认识、情绪、意志行为障碍等异常心理,更严重的还会发生各种精神障碍。世卫组织提出健康“四大基石”,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
人的心理是动态和复杂的,健康的状态一定是平衡的状态,是能够自我悦纳的状态。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除了主动寻求咨询帮助及规范就医外。还要懂得自我调适。世卫组织对影响健康长寿的指数进行分析,遗传占15%、社会占10%、医疗占8%、气候占7%、自我保健占60%。可见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调适身心健康中的重要。
首要的是不回避问题。在很多人认识中,对心理问题比较敏感甚至排斥,总认为有了病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或看心理医生,为此很少人主动就自己的不良情绪或异常心理状态寻求帮助。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因个性品质、适应性、应激能力等多种因素,发生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举个例子,心理检测实践中,很多自我感觉很好、表现无任何异常的人,如果填写抑郁、焦虑等自评测表,得分也会不低。并且这些是正常且自然的现象,表明我们有问题需要检查或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是人的适应性的体现。关键是如果意识到自己确实存在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措施。
学会鉴别和疏导。心理问题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等不良心理,如果能够及时觉察并通过一定方式进行疏导,就能避免情绪的累积发展和恶化。为此,要学习主动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监督、自我识别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及时疏导。可以自我开解、自我宽慰,可以培养些兴趣爱好,通过寄情于物转移注意力,或者向他人求助。
特别是要重视向外界获取社会支持。比如,和亲友、同事甚至邻居。保持融洽的关系,结交能够倾诉心声的知心朋友。遇到烦心事放下手中工作,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沉浸其中、到外面走一走、找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找朋友说一说都是疏导的好办法。当然,还可以接受规范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问题宜疏不宜堵。即便是心理咨询师也会定期接受督导,宣泄一些在中积累的不良情绪。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写这篇小文最主要的体会。外界的诱惑太多,公务、社交、网络往往挤占了更多的睡眠时间,比如有的人电话不离手,常常是拿着手机睡着的。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比如思考能力会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会被削弱、免疫功能会失调、内分泌会失去平衡等等。长期睡眠不良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能使人情绪烦躁、疲倦、易怒,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对此的一个例证是睡眠剥夺实验,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关内容,不再详述。先不论其真假,得到的结论足以让人震惊(睡眠剥夺还是历史悠久的酷刑,可追溯至一世纪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时期),可见睡眠的重要。相反,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人的心理调试。因此,要少欠睡眠债。
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原生家庭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有些人所谓的心理疾病,根源上是受其家庭系统的影响所致的。保持家庭成员间的亲密融洽关系对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关键是家庭每个成员都要扮演好自已的角色,还要注重沟通,遇到困难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心理咨询界还有针对此类问题发展出的一整套家庭治疗的技术。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维护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个人更要发挥主动性,提高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觉知,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最大程度减少烦恼和困扰,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