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伟【中国山水画史】:浙派山水中的一个细节——点景人物

•浙派画风发展到中后期,弊端开始出现,特别是吴门画派、松江派兴起之后,浙派风格受到排挤, 开始渐渐没落,在元四家基础上形成的文人画风格开始占据上风

•蒋嵩和其儿子的画风的对比就非常典型。

(明)蒋嵩《无尽溪山图》上海博物院藏

•但实际上,浙派还留下了很多谜团、历史疑问,值得思考。

1.山水中的人物

•浙派山水画所引出的一个特殊问题——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中后期的浙派山水画中,世俗化的情节越来越多,人物的尺寸和比例被放得越来越大,画面的情节性、故事性明显增强,胡须、头 发、表情、衣纹的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的组合,更加丰富生动。

当人物的比例被放大以后,那么对人物的表现技法也要出现相应的调整。人物的面部、衣纹的笔法,要和周围的树石山水的笔法相互呼应,产生出一种协调感。南宋马远、夏圭和梁楷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但没有像浙派这么明显。

•浙派山水画中的人物比例是放大的,所以浙派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的处理方法就特别特殊,画树石的一些皴法,都可以用到人物画的处理方法里去

明 李在《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图》纸本水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吴伟《铁笛图》局部 纸本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马远《松寿图》局部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
(明)吴伟《松下读书图》青岛市博物馆藏

2.世情风俗山水画

•晚明各类世情风俗山水画,更看重画面的故事情节,近景部分,人物被不断放大,同时,为了配合背景的处理手法,使二者在笔性与风格上保持一致,人物形象的处理愈发简率,是一种以人物为主体的山水画。这是从浙派山水画皴法中演化出的一种特殊人物画法,晚明以来,这种特殊的、来自皴法的人物画技法逐渐独立,形成全新的类型。

•这种世情风俗山水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夸张、激烈,从技法上看,画面中的线条飞走跳跃,长短错杂,衔接凌乱,不肯屈从于物象的结构和轮廓,这也让其画面显得支离破碎,狂怪草率。

(明)汪肇《一路高寿图》 绍兴华脉书画博物馆藏
(明)张路 《八仙图(之三)》绢本设色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3.离开了山水的人物

•点景人物一旦脱离了山水的背景,它就变成了一种独立的人物画风格。

•因点景人物,为了追求笔墨的协调性,因此人物形象做了很大的改动。在笔墨上要和周围的树石环境相互一致,而一旦脱离了树石的映衬,单独去看人物的时候,笔墨就显得过于强烈夸张。

•脱离了山水树石背景的这种人物画,风格狂放、粗野,有的时候显得比较污俗,人物形象丑怪。

(明)吴伟《东方朔偷桃图》绢本墨笔 美国曼荷莲学院博物馆藏
(明)吴伟《坐岩罗汉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令伟【中国山水画史】:浙派山水中的一个细节——点景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