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歌行》明德帝传位安排,意欲何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少年歌行》的作者周木楠在全篇中流露出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老子认为,天地大道有其自然而生的运转规律,有和无之间相互转换,无始无终、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故天道包揽众生运转,玄之又玄,流转不息,众妙之门!


明德帝不是非常在乎生死的人,反而更看重随意和自由,药王谷医师给明德帝重病之后的两个选择,分别是:在病榻之上续命三年,以及可随意走动却延寿三天。明德帝自然潇洒惬意的选择了后者;而身为帝王,继位之后,几乎终身未再出天启城,那王座之上既有无尽的权利与威望,也有笼中之鸟的孤寂与不得已。所以明德帝深知那帝王之座的风光与荣耀,也知其背后蕴含的孤寂与无奈。所以,明德帝给六皇子楚河的第一个选择,是江湖的洒脱与无权和帝王之座的荣耀与辖制。


明德帝与其同父同母的亲弟弟琅琊王萧若风自小感情深厚,而其六皇子萧楚河,既是执掌皇权天命所归之人,也是深得亲弟琅琊王萧若风衣钵的传人,所以关乎自由与王权,明德帝最终交给六皇子萧楚河亲自选择。


明德帝非于病榻之上刚醒,但宫中大权执掌多年以来,世间大小事无不由其宫内密探搜集并呈报详览,否则帝王多年深居于天启城宫墙之内,又拿什么治理天下?永安王萧楚河,于明德帝重病之时唤出天斩之剑,在明德帝与萧楚河谈话时便已知晓。可见,明德帝对于近日天启城内外重大事情与时局了解的很清晰。所以,自然可知昨夜满城风雨的天启之乱,以及三位皇子于深夜争夺皇权。更知时局,萧羽自杀而亡。萧楚河执天子之剑,拥江湖豪杰之士,伴天启四守护,势力绝强,非中庸之才萧崇可挡。而城外听从萧羽之命前来的二十万万大军无旨进京,是为叛逆。新皇可杀,可保。萧楚河轻易收之,不在话下。江湖势力、天命所归、数万甲士,若有永安王萧楚河愿意,那帝王之位,可随意而坐。


于病榻之上刚醒的明德帝,传继位诏书之前问了问萧楚河,你可愿登这帝王之座。但这个问题无论是正反回答皆有瑕疵,未等萧楚河回答,明德帝便圣意独断,交给萧楚河的本心去回答。明德帝执掌宫城多年,身边岂无一两个心腹之人。大监瑾宣同永安王萧楚河一同入宫奉召,可见为明德的信任之深。交给大监瑾宣的乃是传位给六皇子萧楚河,此昭不轻易而启,若启则被大监瑾宣竭力奉昭,故后来大监逆势而为,愿白崇来登上位。交给永安王萧楚河的是传位给白王白崇,此昭可轻启,但若用,则必萧楚河亲奉诏而来。萧楚河接昭之时曾言:若其上之名,非吾所愿,则毁之。其实,明德帝也给了萧楚河这样一个自由选择的权利。若萧楚河不满而毁,则天下将再无任何威胁萧楚河顺理登上帝位的事物。


不过,老子曾言:有无相生,正言若反。明德帝既是传位,也是给消萧楚河一个选择自由的契机与权利。明德帝于血泊之中征得皇位,可见当时对那皇位的执念与坚持。若永安王萧楚河真有这样的觉悟,也有必要感受一下明德帝当年自身走过的老路。只是萧楚河若要走,其征程会平坦许多,亦没有性命之忧。且看萧楚河对巍巍皇权和帝位的执念是否深刻。


明德帝是打心里喜爱这个六皇子的,既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有亲弟琅琊王的传承。故封其为永安王。希望他不要被宫墙内的计谋诡计所害,也希望他能拥有琅琊王所不能拥有的自由之身。这也是间接地对琅琊王亏欠所做的补偿。


萧楚河看到传位昭书上的名字之后,又恰逢边境敌国六十万大军入侵。萧楚河感慨莫名,执天子之剑以御边军,重走一遍琅琊王当年征战走过的道路。在三月之后,永安王萧楚河平敌而返,执天之昭于宫墙圣座之上飒然而座,言曰帝位之座亦就如此,把对皇权的最后一道执念也从心底抛洒而去。


故在骑马走到城外之时,看到另外一封明德帝亲拟的传位给六皇子萧楚河诏书,明白明德帝的狡猾与用心,也明白自己对皇权的执念不够深与不够坚持,更青睐于自由与江湖。


随即笑然而毁之。


此毁之,另一层目的也是了却白王萧崇对于为来执掌天下的顾虑。萧瑟不留于朝堂,不掌琅琊兵权,不持先皇遗诏,自然不会再对新帝萧崇产生威胁。而萧崇这一诏书送之的原由也带有选择意味,目的是在告诉萧楚河重登帝位,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不然以后别回来反我。


白王萧崇论势力与野心不及萧羽,比才赋和武艺不如萧瑟,但却是较中庸平和的王爷,对帝王之位也有野心。明德帝考虑过,若需创造一个萧瑟自由的条件,那萧崇就是后备继位人选。经过一夜王城之乱后,萧崇已知帝位无望,便打消了心中念头。萧瑟和大监进宫面圣,白崇便很本分的在宫门口等候,不越雷池。后大监带诏书请白崇重夺帝位,萧崇并未不轨,不然凭借着大监瑾宣拿着的传位于六皇子萧楚河的诏书,必被按一个叛上作乱的罪名!那时,萧楚河就是名正言顺的下一任皇帝,因为萧崇若有越位之心,明德帝的这一手便为保萧楚河,不等他选择就会成为新一任帝王。


这天下!庙堂之高,执掌天下王土,而王土之上亦有江湖。江湖之远,可左右朝堂大局。正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事物皆有两面,哪边是真,何面是假,相互转化,难以分清。明德帝执政多年,力辨诡迷乱象也是不易。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特别好看的武侠小说,既富含老子对于天地大道所理解的哲理,也有江湖的风起云涌,少年一代的热血豪情。既只身逍遥于江湖,也愿登那庙堂之高!把朝堂事,江湖事说得淋漓尽致。半步神游可行天下,一念天斩万事可御。少年而起,风华正茂;行而歌之,万里逍遥!

最后,我以书中诗歌做结:

我欲乘风向北行,雪落轩辕大如席。


我欲借船向东游,绰约仙子迎风立。


我欲踏云千万里,庙堂龙吟奈我何。


昆仑之巅沐日光,沧海绝境见青山。


长风万里燕归来,不见天涯人不回!


留个问题:道剑仙赵玉真那无量劫,既可终生留山渡之,亦可以剑破之!虽使出那冠绝天下的一剑,却奈何因救心爱之人被那细如毛雨的小针耗尽性命。此事是符合道《道德经》中的哪一句箴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年歌行》明德帝传位安排,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