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吗?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是误人子弟的做法。” 子路反驳说:“现在已经有民生之事等着他去管理了,干嘛还要经过读书求学这个流程呢?” 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论语•先进篇》

子路这时当了季氏宰,下边管着一个县,为了提携后辈,举荐子羔到费邑做宰官,管理这个县。子羔当时还是一个正在求学的年轻儒生,孔子听说子路的做法,想像一下这个画面,孔子是非常的生气,说:“这是误人子弟的做法。”

子路反驳说:“现在已经有民生之事等着他去管理了,干嘛还要经过读书求学这个流程呢?”

子路的这种思维逻辑观点是:学习就是为了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了,解决温饱问题,有事做了,何必读书呢?

子路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家长身上屡见不鲜,比如: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如果工作有着落了,娶个好媳妇、嫁个如意郎君,生个孩子,好好过日子,不就行了吗,何必读书呢?何必折腾呢?

先分析一下子路这番话的观点,总结如下:

1、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只看到了眼前能够获得的东西,没有看到长远学习对一个人带来的帮助与改变。

2、忽略求知乐趣;深入读书就会发现,读书并不是一件枯燥、困苦的事,和书本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从中获得许多的乐趣。

比如,可以从书中了解到一个人一生的坎坷与曲折,成功与失败;从书中领略到一个小镇的民族风土人情;在书籍里品味各地美食佳肴,还可以从书籍里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妙风光……总之,书中无所不有,畅游于书海,我们了解到的是一个深奥的世界。

3、不识人善用,不懂得用人;因与子羔关系好,才要提拔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出发点是不对的。我想导致孔子这么生气,是因为子羔正在求学的阶段,还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去管理一个县,这是冒有非常大的风险,等于放在火上烤。

显然读书不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才去读书,假设,读书找到工作了,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也得继续学习,深造,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更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来储备知识与提升技能。

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与死去两千多年、一千多年、五百多年的人交流。才能穿越时空,与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这时候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的打开。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充分去选择且吸收有用的知识,为自己的大脑不断的充电,成为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人。

用顺山先生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来结尾:“读书使人通达,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