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细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看文章标题,容易误读为本节讲的是教师时间管理内容,通读全篇,又容易误读为强调教师要多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不是教给我们如何做时间管理。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节列举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的一节区级公开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吸引住了听课的所有人员,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请假这位历史老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用一辈子来备一节课,这是对自己的学科及教育教学得有多大的热爱啊!如何一辈子备课呢?苏霍姆林斯基给出的答案是:“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不仅是要不间断读书,而且强调教师应该读本学科的学术著作,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视野,使自己有厚重的学科背景知识。我们喜欢读书,也每天都在看书,有可能看的方向有错,有的书籍是打发时间的,很快读完但是没有多少营养价值。教师的职业生涯应该用哪些书进行打底呢?应该要有根本性的书籍,而不是读快餐式的作品。一辈子备课,就是要钻研专注自己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前沿发展情况。教师的时间用来做什么?教师有限的时间应该用来研究教材,并且逐渐养成阅读学术专著的习惯,养成专题研究的习惯,养成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建构模型的习惯。
      作为一线教师,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要把时间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我们要研究教材,要阅读学科学术专著,要熟悉教材及知识,这样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形成教学的自动化。今天,我们有的老师上课还无法离开PPT,无法离开参考资料和教案文字,上课照本宣科,根源就在于对教材不熟悉,不研究透彻教材。
      很多老师上课无法兼顾讲课的内容和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因为我们对教材不熟悉,我们对教材越熟悉,在课堂上讲解时就越能更多地分配时间到学生身上,去观察学生怎么学习,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我们要在知识面前拥有自由感。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教什么,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研究怎么教,大量时间在教学技巧上做文章,而是在学术上做文章,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我们有了正确的备课方向,才能成为教学的高效率者。在做高手教师之前,先做高效教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