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表达——《压力与情绪》课堂笔记4

第一,如何建立一套理性的情绪思维模式,降低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困扰?

首先,要认识我们的信念体系。这里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也就是Albert Ellis的情绪ABC理论。

A代表Activating Experience or Adversity,诱发事件或者逆境。

B代表Belief,信念体系。

C代表Emotional or behavioral consequence,情绪或行为结果。

情景剧中可以看到小明面对他人叫他加衣服的具体事件,小明有两种不同的情绪结果。

第一种情绪:C1极度不耐烦。

第二种情绪:C2开心愉悦。

小明对于妈妈的提醒和女友的提醒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妈妈的提醒在小明的信念体系里是啰嗦和唠叨,而女友的提醒在小明的信念体系里是亲密和关爱。

换句话说,同样的事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结果。

也就是,事件或者逆境不是导致情绪结果的直接原因。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不同的特定情景或者事件,往往有截然不同的反应。A情景的出现,并不一定导致C反应。

虽然情绪或者行为结果C受诱发事件A的影响,但诱发事件A不是情绪结果C的直接诱因,在A和C中间,存在信念体系B,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

每个人的信念体系都受到家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人是十分善变的,我们对于过往所经历过的事件没有一个固定的信念体系,对于事件的评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好恶。

你希望得到的,你喜欢的,你就认为是好的,换言之,你不喜欢的就是坏的。

如果弄明白信念B如何影响情绪和行为后果C,我们就可以更好的驾驭自己的情绪。

关键在于,学会质疑你对于事件的信念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

第二,如何定义理性与非理性的信念呢?

理性信念(RBs)更有可能让事件A带给你健康的负面情绪结果C,比如:失望,遗憾等。

而非理性信念(IBs)更有可能让事件A带给你不健康的负面情绪结果C,比如:愤怒,焦虑等。

4类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太不考虑我的感受了,简直可恶!

2)我无法忍受你不负责任的行为。

3)你不应该这样对待我。

4)你不应该这么做,你做了,所以你是个可恶的人,应该受到老天的惩罚。

非理性信念的核心往往是对于不公平事件的道德评估,造成了自己的不健康情绪后果。

我们会本能认为:你认知中的“好人”,是因为他的行为你高度赞同。而你不赞同的行为,一定是“坏人”干的。

我们很容易将人的行为和人品挂钩。

由于不恰当地揣测他人的意图,导致扭曲了事件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引发了不健康的负面情绪行为结果。

第三,如何应对愤怒?

当个体感受到不公平,被轻视,被冒犯,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

它更像是恐惧的防弹服,以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去面对感知到的外部威胁。

虽然无法一分为二的评估愤怒情绪是好还是坏,但可以肯定持续的频繁的愤怒情绪体验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引导自己去质疑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这一治疗方法的核心在于摒弃自尊、自责的概念,反对过分赞赏或贬低他人。

重点在于:通过对造成自己痛苦根源的解剖,理性构建一个应对问题的思维模式。

关键在于:不要将注意力锁定在自己是被迫害者这个概念中。

其实,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问题,但问题之所以会困扰我们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将大部分的精力专注于同一个问题,沉溺于痛苦的循环中,没有尝试将问题的根源转换成一种提升自己心智的资源。

换言之,应对问题时没有建立一种和问题的正向链接。

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

举个例子,当你认可他人所做的事情,你会尊重和认同。当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或许你会鄙视。但你为什么会鄙视呢?你的情绪和行为结果真的是合理的吗?

恰恰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观点更容易导致你愤怒和不满。

第四,如何从行为的层面控制愤怒?

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身体改变认知,认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

也就是说,信念会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也会影响信念。

控制愤怒的要点是:不要逃避痛苦,直面问题。

当遇到问题时,应该和矛盾方进行沟通,虽然在沟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质疑自己的非理性信念,练习调整情绪,持续保持理性的沟通。

记住,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达成共识,求同存异,而不是争执,更不是指责和谩骂。

很多人痛苦的根源是不能无条件接纳自己。

因为很多人的内心有着一股强大的掌控欲望,对于未知的不确定性让他们充满焦虑。

也许是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害怕失去他人的认可;也许是过度压抑自己的情感需求,使得经常压抑的内心得不到释放。

尝试和矛盾方进行基于平等的理性沟通,是为了通过这样一种挑战自己的行为,获取自我价值的认知,从而走出负面情绪困扰。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绪表达——《压力与情绪》课堂笔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