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复盘力的意义在于提升我们认知,让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升一个维度,到底什么是升维呢?记得小乐老师在讲注意力密度时候,曾经说过一段话“点是零维,线是一维,点是线的一个投影;线是一维,平面是二维,所以线是平面的一个投影,那么读书是什么呢?读书就是一个平面,我们会发现书读的越多没读过的就更多,那么我们需要升一个维度才能看到原有认知的边界。”我上课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提升维度呢?终于在今天的课程中让我思路渐渐明朗化了。
我们通过饿了吗的商业案例,重点解读了创始人张旭豪是如何从一个大学生开始创业并在最终以95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在整个商业案例的剖析过程中,我们对比了OFO的创始人戴威,两个人有太多的共性,比如都是大学生创业,都是学霸:一个在上海交大,一个在北大;但是为什么结果如此不同呢?我们就这对比的问题引出了今天的复盘力公式:速度复盘力 = 任何不关核心业务的事必须暴力扑杀 + 任何关系核心竞争力的投入必须暴力下注。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观察到饿了吗能够卖掉95亿美元,而OFO最终负债累累的一个最关键差异在于:饿了吗张旭豪知道自己未来要面对的环境之困难果断做出卖掉公司的决定;而OFO戴威却在滴滴想收购的时候犹豫再三,错失了最佳时机。商业战场往往如此,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记得何老师和我们说过“人在顺境中往往看不出什么,只有在逆境极度压力下,每个人真正的性格底色就会显露出来,而这决定着每个人的未来!”那么我们的性格到底是否能够改变呢?相信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点意思都没有,大多数人都认为性格不能改变,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即使少有人说性格可以改变,也会觉得很难甚至无从下手!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要再提及这个问题呢?因为恰恰复盘这件事改变的不是我们的智商,而是我们的性格!所以性格的改变当然有法可循!所以我们回到今天的复盘公式上来看,想要有速度就需要找到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以及在找到之后暴力进行扑杀或者下注,这时候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到底该如何找到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能够暴力呢?如果我们用上帝视角回望怎么看都觉得当事人太笨了,这一看就是核心没抓住嘛,时机错过了……可是如果我们是当事人,或者回想自己的过往,有多少的瞬间我们自己能够正确把握呢?很多人认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需要改变自己身边的圈层,但是圈层真的那么容易改变吗?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有句话说“人是场的产物,场一变人就变了”,这句话我很认同,以前认同是因为觉得身边朋友如何,自己的行为就会如何。对于场的理解也就是人群罢了,但是在持续复盘力的不断学习中,对于以前很多的理解都发现太过于肤浅,现在重新理解什么是场呢?我觉得场除了构成的人以外,还包括我们周围的环境,这让我想起另一句话“我们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被周围环境影响着”。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场域,不同的场域会让我们有不同的行为产生,我们在深入一步思考,为什么人是场的产物,场一变人就变了呢?
1、群体效应:
古话说“故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会因为彼此相同的习惯、兴趣、价值观走到一起,不同场的人自然就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找到自己想成为的人所在场域可以说是一种助力,而我们人类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同时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我们所处在不同场域下自身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2、场景符号化:
其实所有的环境都是具有能量的,抽象来对于我们不同个体的行为来说可能由于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就会成为一种对应的符号和开关,所以在不同的场下,我们会失去以前行为的开关,导致过往的行为模式失去效果,就如汽车在路上开会有惯性,但是如果能够飞到天上,滑轮的惯性作用就会失效一样。
我们在新的场域下习惯性的行为习惯消失后,就会重新思考如何做能够融入这个团体,不至于使得自己显得独立而突兀。
在这个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我们在熟悉的场景下会停止思考,进入过去的情景,唤醒我们形成习惯的行为。而在一个新的场景下我们会开始思考,所以看来关键是我们是否有真的思考。这就让我想起来小乐老师给我经常说要一题一解!到底什么是一题一解?我认为就是时刻记住一件事情,并且不断地去研究思考直到真正解决就叫一题一解,我们现实中之所以很多时候做不到就是因为我们贪大求全,深层次原因在于我们得到一个答案就认为可以了,我们觉得得到了答案,实际上只是我们觉得,自以为是罢了。缺少对于问题的深度剖析,导致我们一题一解的能力丧失,到底这和今天的速度复盘力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是最本质的问题,提到速度我们往往会想到时间,时间管理的本质不是做计划梳理、不是确定每件事情时间、不是如何统筹安排,最核心的是专注!而专注的本质在于能否做到一题一解!
今天在复盘工具的拆解过程中,小乐老师也给了我们对于一题一解的一个拆分:
一题一解 = 记录结构化日志 + 间歇性强化物 + 持续强化物
到底什么是记录结构化日志呢?我们很多人习惯碰到一个事物想的最多的就是是什么和怎么办,缺少为什么和好不好的思考。而结构化日志恰恰就是对于为什么和好不好的一个思考,它包含两块内容:导致自己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为什么)和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好不好)。我就拿减肥举例:很多人减肥到一半会失败的很重要两个原因:一个是会在减肥中间被眼前的美食诱惑,或者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打破自己的规则;另一个就是会频繁称重并记录下体重是否有下降,只要有一点下降都很开心,但是如果没变或者增加了就懊恼。这就是只在意减肥过程的是什么,并且很多人减肥不吃饭、运动、只吃水果、代餐……可以说方法五花八门,这就是怎么办。
实际上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对于是否能够去坚持还有一个就是当时是纠结于选择成本本身还是能够跳出来想到自己最初的目标,说白了就是如果坚持减肥达到减肥结果自己期待的样子如何,如果打破了规则,没有按照做之后自己的感受如何,对比目标和结果,可能也会帮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有更多的心力去坚持。
另外体重变化的关键是我们每天摄入和消耗的热量是否有差异,如果摄入热量大于消耗热量,一定会更胖的;但是摄入热量比消耗热量低就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所以我们更加需要的是记录清楚热量,同时要想明白每次自己减肥失败,比如制定了行动(不吃东西或者坚持运动)却没有做的原因,到底是先期的什么情境、什么事情导致了自己出现怎样的想法,从而没有去做应该的事情。
从这个公式我们其实是有两个焦点需要转移:
1、如何解决问题:任何目标的达成基本上都不会是一下达成的,都需要慢慢调整渐变,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进一退九,所以这意味我们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会出错吗?”,因为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一定会出错,这时候重要的问题就变成了“我应该怎样处理我的错误”。
2、研究对象:我们每次都急于达成目标和结果,而在整个过程中忽视过程和行为的发生,但实际上促成最终结果的是每一个具体行为,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的是行为本身,去研究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可以避免不期待的行为发生,让期待的行为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把行为当作我们的研究对象去思考。
我们想要拥有一些没有拥有过的事情,就必须去做一些我们没有做过的事情!行为不改变,结果永远不会改变。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才能够做到对自己要改变行为的时刻关注呢?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静心,因为真正心静后,我们对周围的感知观察就会更加的细微,从而可以感受到平时没有看到世界的不同维度。在课上小乐老师讲的一段话很难理解“当你突破三维到达四维后,中间的维度其实全部没有意义,当我们执著在任何中间维度的时候,就障碍了你进入更高维。”此刻随着梳理我想我已经渐渐有了些自己的思路:我认为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理解就类似于不同的维度,当我们得到一个答案就浅尝辄止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更加深入研究的契机,从而失去了从不同维度看待问题的机会,更加不可能看到问题的根源点,那又何谈解决呢?
所以一题一解是一种能力,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时刻真正地反观自己,这样才能让改变行为成为可能,当我们真正的完全静下来,内心不急躁,就不会想着一个劲儿地向前,这时候可能退步也如前进一般,那就动静皆会有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