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回家了

妈妈从老家来我这里住了整整35天,快开学了,有好多准备工作要做,有几个培训要学习,还有好几个课题等着做…反正一堆堆的事情堆着,实在没有耐心;妈妈也惦记自己开的荒地,着急回去干活,内心虽然不舍,但也很无奈,有心无力,只能把80岁的老母亲送回老家。

非常羡慕楼下一位女同事的生活,她今年53岁,父亲已经在养老院住了10年了,她和弟兄俩人轮休照顾老父亲。这位老人也真有福气,在养老院生活不能自理的10年,24小时儿女都在身边侍奉。这位同事说,她父亲能卧床10年至今,全凭孩子们照顾周到,要是全交给养老院,3年都挺不过去。刚去养老院的前3年,老人尿床,被子褥子全尿湿,她把被子从中间截开,每天拆洗被褥,干后再缝一起,我听了都发自内心的佩服。

有时候她累了,她老公就去养老院照料,夫妻两人关系特别好。

去年7月份,我跟他们去男方家看老人,去之前买的菜、肉、水果,到家后点火做饭(烧地锅)都是这位女同事做的,我更是由衷地为这位女同事的人品赞叹。

可怜我父亲离开时,儿女都不在身边,痴呆后生命的最后三年都是70多岁的妈妈日夜照料,真是天地之差,父母养育我,在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身不由己,不能床前尽孝。

分析我们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

1.这位女同事人品善良、为人宽厚。

这一点从老父亲对自己父亲和婆婆的不二的差异就可看出来。

2.职业资本

这位同事在父亲有病前就评上了正教授,在职称晋升过程中一年都没有耽误,也就是在40岁左右就完成了高级职称的评定。有职称评定经历的教师都知道,职称评定就是职业大事,评过职称以后任何评先评优活动都不必再参与,专心教课即可,不但会有很多个人取舍的时间,在职业生涯中也进入自在状态。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任何理想和愿望的实现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正是因为忙于各种比赛和课题而焦头烂额,无瑕顾及他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轻的时候看到一句话:“要让自己努力的速度超过父母衰老的速度”,当时也是心潮澎湃,无奈主客观各种因素完美错过。

很多年轻人自持时间很多,在事业上没有尽力去做,失去很多机会,最后工作生活局面都很被动。我都不知道年轻的时候在干什么,今年这个目标,明年另一个目标,没有聚焦,无一专精。

妈妈回去了,我又恢复自由身,又很多时间可以支配。很多朋友劝我,包括家里人:这把年龄了,放弃吧。我心有不甘,但确实看到现实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机会越来越少。现在的我除了追悔年轻时的三心二意,更对明天的选择感到迷茫:回归家庭,还是继续前行?很多东西错过了就很难再弥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妈妈要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