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要性(摘抄)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分!

阅读能力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孩子可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他身边以外的东西,看到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会看的更远,会给他一个更好的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说:“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不难看出一本好书对孩子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整个学习能力的核心!很多的家长有这样的观点: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不就是在学习阅读吗?他读语文教材不就是在学习阅读吗?并不是这样的,语文教材的学习不能代替整个儿童阅读,光靠语文教材,每个学期一本薄薄的语文教材,三五万字,是没有办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的。三年级之前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所以,要鼓励孩子读课外书,多看课外书。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关键能力。

在这样的一个知识极度变化的年代,知识还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知识仍然非常地重要,只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在人类获取知识如此容易的年代,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对于孩子未来要应对的这个时代,可能有的能力更加重要——比如说合作能力、沟通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内心的强大阳光等等,我们觉得这些是关键的能力。在国际上,美国的查尔教授在1996年曾经提出来过这样的一个儿童阅读能力与认知发展的一个横轴,从这个横轴我们可以看到,学龄前、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阶段和孩子的整个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相匹配的。除了课程的难度加大以外,很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的阅读能力没有跟上有关系。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是学习成绩容易分化、容易滑坡的阶段,这个在中外都一样,在美国也是这样,甚至有“三年级滑坡”这样的一个词汇。为什么会分化呢?那么9岁以后,“通过阅读学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需要通过大量的书本的各种各样的、各种类型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那么到18岁的时候才过渡到功能性的阅读。

阅读能力包括哪些

1.整体感知能力

是指对文本的内容、主旨、写作对象有整体的感受。初读,不求甚解→再读,感受作者匠心之所在。

2.推断解释能力

是指利用文本信息,对相关问题作出合理解释。

3.评价鉴赏能力

是指对文本的价值、主题、结构、表达等方面作出判断、评价和欣赏。

4.提取信息能力

是指从文本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5.联结运用能力

是指能合理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精读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要把字字句句都读明白。

2.速读

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写读书笔记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又能提高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

4.朗读和默读

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父母还应尽可能地引导孩子选择经典名著去读。名著是人类知识的精华,孩子通过阅读名著,能够吸收人类精华的知识和思想,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的重要性(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