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一位禅师说到:“战战兢兢一辈子,磨磨合合又一年。人生苦短要顺意,一生甘作嫁衣裳。”
刚开始听到的时候,其实也就觉得“味同嚼蜡”一般,可细细想来,才发现人生之事,莫不如此。人生是什么?便是一条河流,默默流淌着,逆流而上,遇坡则下,水流到最后,只是滋润了他人,付出了自己罢了。
生活背后的常态,是不安。当人处在熙熙攘攘的社会时,大多人前怕虎,后怕狼,既要提防别人的坏心思,又要解决好各种突发的矛盾。于是乎急躁,于是乎不安,于是乎烦心。
就是在不安的时候,人才需要去磨合。和谁磨合?和自己,和他人,和社会,和上天。也就是自己、天地和众生。没有人能脱离社会,也没有人能“逆天行事”,多数只能以“宽”为先,紧跟社会的潮流,顺其自然。
最令人不情愿和不乐意的,莫过于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虽然心中不愿,可却是人生常态,无法改变。
在家庭中,自然要为父母、伴侣和孩子付出,不管他们怎么看你,这都是自己的责任。在社会,免不了要成为别人的垫脚石,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不管如何纠结,都只是自己和自己较劲,无济于事。
人生三“事”——半生走钢丝
《诗经》有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在人生的旅途上行走,其实就像是走钢丝一般,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过于迟缓,唯有不燥不急,权衡谨慎,才能在钢丝般的人生之路上走得顺心,走得如意。
“走钢丝”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意味着人处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的不安,更有一种“平衡”的意味在里头。要走,就要走得稳,走得扎实。
在单位,看到许多人在谈论一些事情时,倘若怀着好奇心加入其中,那便是“如临深渊”。没有人知道人前人后的事儿是如何的景象,唯有“多听少争”,谨记“好奇害死猫”的生活现实。
俗话说:“闲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人前之事多有人评说的事儿,不是闲事,就是是非之事。前者会干扰了自己的生活,打乱人的节奏,后者则会得罪他人,惹祸上身。
人多的地方不去扎堆,是非之地的事儿少去管。社会就像是一个陷阱,它在上面盖上野草,只等着那些好奇多事的人陷入其中,被人所捕猎。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说得好:“近日习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水面的平静只是表象,没有人知道水底是暗流涌动还是“漩涡四布”。所以,有些人能不理会就不理会,有些事能不参与就不参与,言多必失,事多必害。
人生三“事”——半生求磨合
为人处世,不仅需要事事谨慎,更需要懂得“磨合”的精髓。什么是“磨合”?便是减少人与人的嫌隙,减少事与事的矛盾,少去违背万事万物的规律,做到“守中”。
在家庭中,一段婚姻和一段感情最需要的就是磨合。丈夫别只看到妻子不好的一面,妻子也别只是嫌弃自己的丈夫,双方在矛盾中成长,在相处中相敬如宾,才能和谐美满。
在职场中,遇到一些与自己相违背的意见时,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而不是当别人心中的“刺儿”,永远和别人唱反调,永远和别人较劲。
一块木板中,只要是“钉子”就会被人无情地拔出。人在社会上也一样,你不去主动和社会磨合,也就会被社会主动“拔出”,惹得一身腥。
一面镜子,它未成形前是粗糙不平的,可它在成形后却是光滑如水,这个“如水”的过程就是不断去“磨合”,不断改变原有的“粗糙”而进而改变过来的。
李康在《运命论》中写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有些树不懂得与林子“磨合”,就只能落得遇风而倒的下场;有些泥土不懂得和岸边堤坝去“磨合”,只能被水流冲散;有些人不懂得和圈子去“磨合”,只能落得“人人喊打”的下场。
世上之事,难求事事如愿,却必须懂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人生三“事”——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曾写到:“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生活就是矛盾,所以人生之事也多是矛盾。没有人喜欢为他人“作嫁衣裳”,可这事儿却不由人选择,因为人这一辈子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
俗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对于孩子,中国人有一个词叫做“儿女债”。很多时候,人打拼一辈子自己能享受的不多,可全把自己辛苦赚取的事物,都给了孩子,为他的未来铺路。
这是人之常态,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自己过得好固然好,可自己过不好却必须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过好,这种“嫁衣裳”该做,也必须要去做。
当人在社会中时,有些“嫁衣裳”是不得不做的。上司要利用你去做一些事,但这件事做完了,不仅没给你算功劳,还把功劳归于他自己身上,你有什么感觉?必然是不满和愤怒。
但是,不满和愤怒改变不了已然发生的事儿。面对这种事儿,只有两个选择,要不就是针尖对麦芒,大闹一场,然后卷铺盖走人,要不就是当做啥事都没发生,也就继续工作,息事宁人。
世上之事,哪能事事如愿,唯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什么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便是逆来顺受,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凡人凡事,顺其自然,不再纠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