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照妖镜”,让主管原形毕露!

主管是什么样的人,你能准确判断吗?

企业里的主管有很多,风格各异,无论是从性格、价值观、做事方式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很难说孰优孰劣,而且不论是哪个行业,哪个性质的企业,主管的总体类型其实就两种,做事型和做人型。

做事型和做人型主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专注点的不同,做事型主管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放在了具体的工作或事情上面,对于微妙的人际关系、沟通技巧、人际往来常识、人的心理与动机等软技能方面关注较少,而做人型主管恰恰相反,以人际交往、洞察人心、关系维护等为着眼点,对具体的工作细节反倒并不十分关注,有的甚至经常依赖于下属。

这点类似于《组织行为学》中,关于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前者反映了领导者的工作行为或任务取向;后者反映了领导者的关系行为或人员取向。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哪些细节方面准确判定主管类型?在这两种风格中,哪种最多?不同企业对这两种主管的偏好又是什么?

其实并不难,通过以下两点便可见分晓。

1. 在做事与做人优先顺序上

某企业新入职一名员工,有一天,当这名新员工在企业内部QQ群上询问某件事情时,这名新员工的主管(孙某),立马面露不悦,觉得新员工没常识,不懂职场规矩.(因为老板也在QQ群里,老板如果看见了,会认为孙某管理不力)

孙某首先关注的是这名员工突然在QQ上询问事情,会影响到领导对他管理能力的怀疑,而不是关注这件事情本身该怎么解决。

这便是做人型主管的风格,对人的关注胜于对事的关注。

相反的一个例子,张某刚上任市场部主管不久,由于工作需要,到北京出差了几天,洽谈了几个项目,一回公司便马不停蹄地准备后续的计划,忘了及时跟上级领导汇报此次出差情况。

结果等张某后来想起来,再去跟上级汇报时,领导显然对其已经有些不满了,当面不好说什么,内心里觉得张某恃才自傲,不把自己当回事。

这便是做事型主管的风格,为了事情其它的什么都是浮云。

2. 当做事与做人发生冲突时

做事型主管,一般会为了圆满完成某件事情,不惜得罪同事,不顾他人不悦之色,极力促成事情本身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以及特定的环境是否支持这么做。

而做人型主管会顾及大多数人的看法,综合权衡,哪怕这件事情极其富有价值及意义,只要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会引起大家的不悦,他便会拖延甚至抵触做这些事情

比如公司新上的客户管理系统,其中有一项新功能,就是业务员可以将自己最近正在跟进的项目在新系统上登记,由于系统有自动提醒、分类管理等有助于项目推进的功能,按理说对业务员和公司来讲,都是好事,业务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公司也可以掌握业务员工作进度。

但实际上业务员对这个事情是很拒绝的,表面上业务员的说辞是,登记太麻烦,费时间,希望公司重结果,不要太关注过程,其实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不愿意公司掌握自己的业务进度,以免领导经常过问,如果最后项目跟丢了,公司发觉后,甚至还会有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业务的主管,其态度就很微妙和关键了,他觉得以业务员目前在公司的特殊地位(公司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业务员),还是不要强制要求的好,否则全体业务如果都反对甚至做出有损公司的行为,自己也不好跟老板交代,同时,由于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执行监督,这种情况下,业务主管的这种退让姿态就很容易理解了。

既不得罪业务,又不会有人监督自己,说这种做法与和稀泥无异,即选择当时情境下,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而不是长远来看,对公司最有利的决策。

如果换做是做事型主管,他肯定会从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或价值出发,即考虑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是否有利,目前是否具备执行条件等客观环境上综合衡量,较少考虑到某些人的想法或利益。

秦时的商鞅可谓就是做事型的一个经典案例,商鞅在秦孝公在位时所推行的新法,虽最终促成了秦国的无比强大和无尚荣光,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因其犯众“怒”,(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却损害了一大批人的利益。),在风烛残年之际遭车裂而死,全家抄斩,不得善终。

其实,很难简单地评定做事型和做人型,到底哪种最好,这两种类型的差异,反映了人背后价值观与信仰的差异,体现在公司领导的风格/特质上,具体来讲,国有单位更适合做人型,民营公司更适合做事型,西方社会更适合做事型,东方人更适合做人型。

所以说,做事型与做人型,也并非水火不相容,非得拼的个你死我活,只是各自适用的环境不同罢了,或许真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各自珍重就好。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管“照妖镜”,让主管原形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