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真正会读书的人,其实读的书并不多,他们最擅长的是筛选书。
有一本超级畅销书,叫做《断·舍·离》。断,就是控制增量;舍,是让我们抛弃存量;离,就是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心灵减负,不再被多余的物品扰乱心境。
我们之所以买大量的书,和我们的焦虑感有关,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希望能通过读书快速摆脱现状,走上人生巅峰。但读书并不能让我们迅速发财致富,看看大学里面多少皓首穷经的教授,他们的生活并不一定富裕。
读书的三重境界:
1.被环境所迫,读那些不得不读的书。比如,为了升学和考试不得不读的教材和辅导书。
2.因为渴求知识,读了大量不知道如何「应用」的书。进入社会出于自我提升的需求,往往会在他人的推荐和影响下,来者不拒,不加选择地读了很多书。大部分人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3.读书求质不求量。没读完一本书,都能把这本书应用于生活,或者用于巩固自己的三观,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境界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
极简精读法的第一个理念就是把大量的冗余砍掉,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
拆:
目的:解决知识爆炸和个人学习时间减少之间的矛盾。
框架: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精选精读→断舍离→囤书是源于急着改变现状的焦虑→读书的三个境界→读得更少但更好
精要:解决知识爆炸和个人学习时间减少之间矛盾的方法是读更少但更好的书。
感: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特别是前一段时间的我,囤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程,光是百度云盘就有3000多G的学习资料,但学习的时间却严重不足,面对爆炸的知识,越学越焦虑。
还记得前几年的时候,我买书毫无节制,看到感兴趣的就买,经常一天买上几十上百本书,但到现在为止,看得却很少。书和其他用品不同,买到了并不等于就拥有了书中的知识,想要真正拥有一本书,就要读懂它。
再拿得到APP做个比方,在2016年我刚开始接触得到的时候,只有几个专栏,那时候学得很开心,主要是学习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感觉很有收获,但后面专栏开得越来越多,又出现了大师课、精品课、各种课,现在我基本上很少打开得到APP了,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就在不久前,我还是处于读书的第二重境界,贪多嚼不烂,越读越心慌。现在确定了阅读和写作的方向,我不会再轻易读一本书了,渐渐从第二重境界迈向第三重境界。现在要追求的就是把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变成改变自己人生的书。
思:
极简精读法的底层原理其实就是精要主义在阅读这件事上的应用,精要主义用一句话说明就是做最重要的少数事,最极致的话,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在极简精读法中,具体又拆分为“极简”和“精读”两部分,本质还是精要。区别在于,「极简」是在选书阶段,精选更少但更好的书,也就是断舍离中的控制增量,抛弃存量,把所有不值得读的书都丢掉。「精读」是在阅读阶段,只抓住一本书最重要的一个点,这样就不存在记不住、用不上的情况。
也就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一个领域最重要的书也只有一本,一本书中最重要的点只有一个。
极简加精读,追求最极致、最重要的部分,这样确实可以解决知识爆炸和个人学习时间不足直接的冲突,解决之道就是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读最重要的少数书籍。
但这种阅读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书籍。比如你读《唐诗三百首》,你怎么抓住这本书最重要的那个点?比如你读数学的教材,你怎么抓住要点?像虚构类书籍和一些科学类的专业书籍,很难用这种方式阅读。另外,在选书时,如果是一个刚兴起的领域,根本没有代表性的作品,你怎么精选最重要的那本书?比如区块链刚兴起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这时候极简精读法就很难奏效。
另外,和极简精读法相反的泛读和快速阅读也有很高的价值,泛读和快速阅读虽然缺乏深度,但能快速积累大量背景信息,这对拓展一个人见识是非常重要的,只读少量的书容易闭塞,极简精读和极速泛读相结合,能够兼顾深度和广度,这是更佳的阅读策略,关键是使用时要注意精读和泛读的比例搭配。
用:
现在我在系统研究阅读方法论,开始的想法是用卡片输出的方式,持续输出1000张卡片,把市面上所有有关阅读的书籍和课程都拆解了,然后梳理出自己的阅读方法论,但如果用极简精读法的话,我不需要阅读所有有关阅读的书,我只需要精选出少量最重要的书和课程即可,而李源老师的课程,就是最重要的少数,光是把他的课程琢磨透彻,我对阅读的理解就会上升很多个层级。所以,近期卡片拆解的素材不求多,只求先把这个课程的精华吸收。
极简精读法的核心原理是精要主义,精要主义是个底层原理,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阅读上,就是一个领域只读最重要的书,一本书中只抓最重要的点。
在目标管理上,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每次先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参考资料:《第1课 | 极简精读法,为阅读减负》/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