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之授权有感

    最近看了一遍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初看并无太大的收获,甚至有些怀疑该书是刷单吹捧出来的名气。但直到看到第三章: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这一章的一个小点:授权—高效的秘诀,让我有幡然醒悟之感,立马就联想到了自己的日常工作。 

    说实话,这项能力我到现在都没学会,从小学任班长到大四期间都没有运用,一个人包办所有。甚至于如今在学校做了数学主任仍然是一个人抗下大旗,不想给下属同事添麻烦,总觉得自己一个人完成高效方便,但很多时候忙到断气还不自知。深知这样的不利,却一直没有下决心改变和学习。读完本书幡然醒悟,豁然开朗。

    书里说到:授权是提高效能的秘诀之一,授权代表成长,不仅是个人也是团体的成长。说白了就放手,权力下放,在难以独自支撑大局之后,毅然决然交待下属分工合作完成。

    在我们的思维定势中,授权是事必躬亲与管理之间的最大分野。事必躬亲者凡事不假外求,一手包办。此类现象随处可见:不放心子女,宁可自己收拾洗碗洗孩子衣服的父母;不放心下属,宁可自己加班赶工完成的上司;不放心学生,宁可自己提前给学生画好思维导图的老师….比比皆是。

    假定事必躬亲者花一小时可产生的1单位的成果,在管理者经由有效的授权,每投入一小时便可产生10倍、50倍,甚至100倍的成果,其中诀窍不过是将杠杆支点向右移而已。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授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①指令性授权:命令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大部分管理者都有这种指令型授权的行为模式,让别人负责完成原定的任务。因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例如我的日常工作,经常多学生发出各种任务指令,却不加以指导和关注,学生做不好还责怪他们,现在想想是自己授权的方式方法不对,指令不清,指向不明朗,孩子当热一头雾水。我还经常担心孩子做不好,以他们年纪小为由,不让他们插手一些班级事务,殊不知,孩子的向师性和可塑性是最强的。我的担心和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何不一样?我们完全就是一手包办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名义为保护,实质是扼杀。如果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一个人来做的话,又有多少人能真的亲力亲为全部做到呢?

②责任型授权: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给人们自由,充分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五个方面去实现:

1.预期成果。明确目标,投入时间、耐心、详细过程、确定日程安排、截止日期。     

2.指导方针。确认评估标准,不加以约束,鼓励创新,多元多变,明确最终想要的结果。

3.可用资源。可使用的人力、物力、技术、重组资源。

4.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评估成果,具体时间表。

5.明确奖惩。可能导致的结果:好的、不好的。精神奖励、物质奖励。

      比起孩子来说,家长和老师当然更有能力迅速把房间或者教室收拾好,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你想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自己动手整理归纳,这时候你应当毫不犹豫的授权给他,并提出明确要求和给予适当的指导方法,加以时间辅助管理。相信长此以往,孩子一定是越来越独立自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两项任务起,授权责任型,期待孩子一个月以后的变化,期待同事成长的进步。放手,才是最大的关爱。

      由此可见,放手,才是最佳的培养方式,授之以渔。授权还能释放创造能力,提升下属等的责任感、做实事的能力,同时授权几个人,让他们协作,还能提升团队的合作能力。既分担了自己的工作,还能使别人得到提升和进步,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之授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