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唤爱,峰回路转,坚持分享第825天,2019.04.17

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坏习惯会被孩子学去。比如爸爸妈妈的感情基础很差,爸爸又酗酒,妈妈忍不住教育儿子:“你爸爸是个混蛋,千万不能学他:”儿子小时候很乖,滴酒不沾,长大结婚后却突然酗起酒来,甚至打老婆。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天然地渴望在情感上接受父母,如果意识上不被允许,潜意识就会补偿。潜意识是支配行为的、所以变成了行为上认同爸爸,以弥补情感上无法认同他的缺憾。

奥巴马的爸爸就是一个“混蛋”,抛妻弃子,妈妈靠救济金独自养活儿子,但她从不对儿子说“你爸爸不是东西,抛弃我们,你绝对不能爱他”,相反,她一直告诉奥巴马:“你爸爸是非洲的王子,歌唱得特別好,非常有才华。”妈妈鼓励奥巴马认同爸爸,奥巴马果然成了很有男人味的“国王”,国事再忙,他也没有缺席过孩子的家长会。

父母无须完美,每个父母都有坏习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有自己的原因,并愿意为此负责,这并不影响和孩子彼此尊重、相爱。酗酒的爸爸也可以很爱孩子,如果妈妈鼓励孩子接纳这样的爸爸,孩子就会获得一种感觉:“缺点再大的人也会爱我,也值得我尊重。”这样的孩子将收获广阔而灵活的人际关系。所以行为有缺陷,看法有不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给孩子底气——无论如何,爱都存在。

那么,坏习惯是如何形成的?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沉溺网络游戏,觉得要是现在不管他,他将来一定会沉溺其中,一事无成。

所有顽固的坏习惯背后,都是爱匱乏的痛苦呐喊。那些真正长期沉溺于游戏,以致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缺乏从现实人际交往中收获快乐的能力,而游戏正好能带给他们掌控感和虚拟的社交。真实的世界其实远比虚拟世界有趣,但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敢进入真实世界呢?从婴儿时期开始,妈妈就是婴儿的整个世界,如果婴儿能被妈妈看见,他就能拥抱整个世界,长大后敢于体验真实的生活。但若从小严重匮乏爱和关注,在现实世界中又不断重复体验到挫折,他就会越来越退缩,最后缩进安全的网络世界不出来。

道理本是为维护感受而生的。我们的真实感受总是被各种心理防御机制包裹着,干枯地活在头脑中,所以需要学习心理学,认识这些防御机制,最终目的是让感受自由流动。心理学道理是用来进行自我认识的,若拿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则会本末倒置,又成了另一种防御。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唤爱,峰回路转,坚持分享第825天,201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