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龄留学生”“债二代”“理想主义者”“穷艺术生”是我从当今社会语境中找到适合我的标签。
我没有其他留学生那样光鲜的生活,从来德国读第二专业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打工,负担在国外的全部开销,并且要还清向亲人借的留学初期的学习、生活费,一共15万。
可能大家都爱听一个人如何成功的,或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成功了,错的都是对的。如果话语权属于成功者,这就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之书,满纸窘迫。
我国内的第一专业是在北京一所不错的艺术大学读的。周围同学境遇都不差。有些人进入北京某剧院;有些进入电影行业成为美术指导;有人成为大学教师或学习软件后再就业;有人不必工作靠家人资助就能开始创作。
我可能是心最高,境遇最差的那一个。
我有理想,却忽视了自己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为它买单;我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一直渴望伯乐,但是却没有生存技能,和给别人带来经济效益的能力。在对职业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工作生涯就这样仓促的开始了。
在这种落差下,我默默的退出了班级群,删掉了所有同学,换了手机号,断了和他们联系,避免别人知道我的境况。
“错误”发生在从国内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到留学之间的两年多内,我做了12种工作。其中大多数月薪2000左右,和当时北京6000多的平均月薪相差甚远。
记得出国前几个月,为了不被冠上啃老族的名号,我还在北京一个书店打工,拿着2400元的工资,住着地下宿舍。
有一天我发烧晕倒在了公共浴室,塑料袋里的衣服也掉在地上被浸湿。待看清东西后,我赤裸身体向屋外的陌生人求助:“能不能帮我拿件干衣服。”
几个女孩回来后又搀扶我回到地下公寓。因为没有力气出门,只能饿着肚子,一躺就是两天。
2
受不了,就辞职!
2014年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为了解决住宿,我就去包住的首饰店工作,底薪2000。
要按照老板教的,向客人介绍:“这是施华洛世奇水晶;那是淡水珍珠;一个只有一件,不会掉色......”。
每日我有两千多元的营业指标,一旦达不到,店里就会亏损。很多客人喜欢首饰的样式,却挑剔它的材质,需要靠推销。同一件首饰,店主去推销和我去是不同的结果,好像顾客都没有主见。
我也遇到过无礼的顾客,他因为首饰讲不下价钱忽然对我说:“你文化水平不高,得找老板做主是吗...”
这种职业容易被人轻视。因为很多人就是这么想的:只有没读过大学的人才来做服务员。但是据我的经验,即使是大学的毕业生,也未必能做好一份基础工作。
这份工作我只做了15天。
起因是一个顾客上门来退货。价值一千元的首饰在几天内出现掉色、钻石松动的情况。老员工来店里时也告诉我,以前因为质量问题来退货的顾客不少,每件首饰的库存很多,并非孤品。
我一直在做虚假宣传,就提出了辞职。
既然没有简单的工作,至少要做自己能胜任的。于是我面试了一家少儿绘画培训班,月薪比首饰店稍高一点。
应聘那年,我21岁,校长要在教师介绍上谎写我的年龄为25岁,还要造假教育背景,称在央美学习过。我是拒绝的,我说能力能证明一切。
他一副看我太天真的样子讲道:“家长只看你是不是能管住学生,你的学校的名字是什么,第一印象起到了决定作用。”
因为过不了心里那一关,伪装成熟导致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
这次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
其实这两个老板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但只要涉及利益与生存,即使善良的人也会用一些欺骗的手段。至今我几乎没有遇到一位绝对的诚实的商人。我当时是无法理解的。
3
职业小白,急躁的兼职期
可能是缺乏工作经验,在投出了几个绘画班的应聘简历无果后,也不知道还有什么职业能做,我非常急躁,同时也出于能有自己学习的时间,决定先试试兼职。于是每日都在各种网站上找活。
我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守过展厅,十几天工资2700;在一场服装发布会做模特和舞蹈演员,六天工资3000。这种高报酬、时间短的工作使我尝到“自由”的甜头,便不再找长期的工作。
兼职的报酬很不稳定,有时还要靠家人的资助。
节假日期间我在咖啡馆做短期服务生,一个月不到2000元;
也为话剧设计制作过舞台布景,因为导演是学生,只给了我500元;
还当过小学家教,其实就是陪玩,50一个小时;
我也在课后辅导班里实习过,工作很简单,就是负责招生、接学生。
老板看我的衣服都是灰色的,不够青春活泼,还特意买了一件白色的外套让我工作时穿。在那里我常常觉得没什么事做。
最后校长委婉的辞退了我:“一开始面试的时候,你说要找一份不费脑子的工作,我以为你在开玩笑!没想到你是认真的。但是,我需要的是能和我并肩作战出谋划策,把机构做下去的人,可以说是半个校长。”
我当时想,在其位某其事,当时招人时写的是后勤人员,怎么能有半个校长那么大的权利?但在企业中,可能工作内容超出本职范围的人,更有升职的机会。
说白了,我是不想当将军也不想当士兵的士兵。
第一年的最后一个兼职是在汽车公司帮忙,一天100元。当时公司正在组织马拉松,需要人搬箱子、登记和分配服装。
一位公司的内部员工和我们一起干活。我问她:“在这里工作好吗。”
“就那样吧,我正准备辞职。”
“为什么?能在北京有份稳定的工作多好,不像我总在做一些基础工作。”
“好吗?你看我进公司一年,做的事情和你们是一样的,就是在打杂。但我很迷茫,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工作。”
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从事什么职业的人太少了。需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并拥有赚钱的技能,最后找到能发挥能力的企业或职位。对于创业者更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不断选择、试错。
前者在很多人的前期教育中是缺乏的,对在眼界受限的成长环境中的人更甚。
那个时候,素人从选秀节目中出头的故事,在很多人心中埋下过种子。和我一起打杂的男孩心怀歌手梦,我问他:“你怎么实现梦想?”
“就是听歌唱歌啊。”
我当时觉得他很天真,但反观自己又有什么不同呢。
于是我想我是不是应该学习一点生存的技能。之后就去了一个电影公司当学徒。
当学徒没有工资,平时跟着团队去拍广告视频,每天给5个人做饭。空余时间能免费学习剪辑软件,抗摄像机拍微电影,学习电影史。
学徒期是我两年里对适应社会最后的尝试。我做了人生中一个转折性的决定。
4
人生一回,不要后悔
因为感到自己最好的时光,正消耗在这些我不喜欢的事情上。索性任性一次,无论结果如果,至少不会后悔。
2016年下半年我离开了电影公司。
其实从大四开始,我听人说起某某国家公立大学不收学费,可以边读书边工作。于是产生重读一个专业,发展自己理想的想法,毕业后就报班学了语言。但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因为留学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我想是不是还能学着适应社会,像别人一样先工作赚钱再创作呢。但生活处境越差,我越是将心思和梦想都寄托在艺术上,只有艺术能使我觉得自己不是废物。
这样的结果是两者都做不好。
在结束当学徒的日子前,我给母亲打了通电话,她同意给我十几万元的经济支持。但这些钱都是借来的,是我未来要还的债。
准备留学材料和审核阶段,我在一家书店工作,负责书籍分类上架、摆放、引导,工资2400元左右,可以免费住在地下宿舍。
休息日我还教别人语法。自知水平有限,一个小时只收20元。
在书店我看了不少书,印象最深的是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里面讲述了他最贫困的日子:为了能为家里省口饭,他每到饭点就出门,他绕过散着香味的面包坊,再饿着肚子回家告诉妻子:“我已经吃过了!”
还有《麦琪的礼物》中的那对恩爱的夫妻:结婚纪念日前,丈夫为了给妻子买一个配的上她长发的梳子,卖掉了值钱的表;妻子为了给丈夫的表配一个好的表链,而卖掉了自己的头发。
这些故事给了我很多安慰。
5
换个地方走弯路可好
漫长的两年终于结束了,但这条“弯路”还没有到尽头。留学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延长了。
未来仍旧要面对理想和生活的矛盾。在国外生活和申请学校的过程更是充满挫折。
最近两年内,我做过仓库打包员、酒吧小妹、寿司师傅;端过盘子,做过茶馆后厨。平均时薪8欧元(60元人民币),一天10小时。
第一个餐厅的老板见老板娘对我太友好,不敢严格要求我,便对她说:“你不要把她当人看!”
因为出错总是被老板骂,他眼神狞厉训斥道:“怎么这么笨,和你一起来的小尹已经能出徒了!”他越是训斥我越紧张,会犯更加离谱的错误。
每年圣诞节到跨年那几天,是餐厅最忙的时候,因为连续几天11-12小时工作,累到晚上尿床。
这些经历比在国内那两年更加窘迫,但由于是自己选择的,再不容易,都没有以前那么纠结。
后来我加回了同学的微信,一些人结了婚有房有车有了孩子。
而我却在生活里不断获得教训,补常识课。但转念一想,人们虽然在某处相遇,但都有各自不同的处境,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问题要解决,只是别人不知道。
就像别人看我,听说申请到了国外的大学,会很羡慕或者佩服,就像我当初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一样。
现在我警惕这些赞美之声。
未来还很长,因为对自己处境认识不够清晰,准备不充分,我要补的课还有很多,弯路也没有结束。
我常常渴望能和一个长辈聊一聊我的困惑,但一直没有遇到。因此一路上都是在自己的选择、试错和反思的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长的。如果谁能幸运得到一些指教,可能会少走一点弯路吧。
此失败者之书——致过去5年失败的日子,和无数别的“失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