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9听书笔记:《博尔赫斯大传》

博尔赫斯写《阿莱夫》,来源是他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讲述他和诺拉的故事,但写成小说后,就看不出多少真实性。那么多作家写小说都要写得跟真的似的,但博尔赫斯对小说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美学追求,他宁愿自己的作品看不出真实性。

博尔赫斯的第二任妻子叫玛丽亚•儿玉,是个日本裔阿根廷人,小他38岁,是博尔赫斯的文学秘书。1986年,博尔赫斯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和儿玉飞到了日内瓦,这是他年少时第一次到欧洲旅行,一家人住过的城市。他说他不打算回阿根廷了,他要死在日内瓦。这一年,他在日内瓦去世,埋葬在日内瓦。博尔赫斯的妹妹在电视上看到哥哥去世的消息,不明白哥哥为什么不回阿根廷,为什么不和家里人埋在一起。博尔赫斯也许对阿根廷感到失望,他把自己的文学遗产都交给了儿玉。

博尔赫斯作品的一个特色,从他的小说中看不到阿根廷人民是怎么生活的。有些评论家指责博尔赫斯,跟现实相比他更偏爱有趣的理论。在博尔赫斯看来,使用现实主义手法,有一种内在欺骗性,这类创作者是在假装自己用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现实世界如何运转,小说家其实和读者一样,都一无所知。博尔赫斯相信,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想象世界,只要作者能够说服读者,保持他们对自己的“文学忠诚”,就能任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年老之后,博尔赫斯对政治不再那么关心了。其实,博尔赫斯在阿根廷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他心中的祖国的概念,也和阿根廷政治家眼中的国家概念完全不同,他设想的国家是民主的阿根廷,而不是由庇隆这样的独裁者统治的阿根廷。博尔赫斯有一首诗叫《宁静的自得》,其中有几句广为传颂,“他们的白天像空中旋舞的套索那么贪婪。他们的夜晚是刀剑愤怒的间歇,随时准备攻击。他们奢谈人性,我的人性在于感到我们都是同一贫乏的声音。他们奢谈祖国。我的祖国是吉他的搏动,几帧照片和一把旧剑。 傍晚时柳树林清晰的祈祷。”

博尔赫斯开始写小说时就说过,他写的这些东西是给知识分子、翻译、搞文学的那些人看的。有一种作家,被说成是“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就是其中之一。“作家中的作家”的意思是,他的叙述方式给别的作家带来了启发。

博尔赫斯不仅影响了20世纪的拉美文学,还对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新生代作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不过,一个作家写下他的文字,并不一定对它抱有太大的期望,我们再来读博尔赫斯的一首诗:“你手写的文字、口出的言辞,都像尘埃一般分文不值。命运之神没有怜悯之心,上帝的长夜没有尽期。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总结一下

第一,博尔赫斯一生始终与书相伴。他把女性当作灵感女神,但直到68岁才第一次结婚。他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似乎把恋爱看作是和母亲的对抗。直到母亲死后,他才算是在婚事上完全自主。

第二,博尔赫斯设想中的祖国是一个民主的阿根廷,而不是由庇隆这样的独裁者统治的阿根廷,他一直是庇隆的反对派。他最初以为推翻了庇隆的军事集团会是阿根廷的拯救者,然而却发现,他们只比庇隆好一点。他曾公开支持阿根廷的魏地拉将军,还从智利独裁者皮诺切特将军那里获得勋章,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他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原因。

第三,博尔赫斯的文学创作以短篇小说和诗歌为主,留下了七十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有哲学趣味,有一点儿荒诞,又有一点儿寓言的意味,开拓了现代小说的叙述手法。博尔赫斯认为,小说不一定要反映现实生活,小说可以是语言游戏,也可以是一种艺术品。如果你对现代小说感兴趣,读博尔赫斯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09听书笔记:《博尔赫斯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