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状态废掉的不是疫情,是自律


朋友是自由职业者,她说这段时间天天宅在家,生活状态是这样的:



睡到中午才醒,早餐午餐合二为一的打发了。下午想打开电脑办会儿工,但只觉脑袋昏昏沉沉,一团浆糊。然后拿起手机,不断地刷剧/刷新闻。晚饭过后,继续刷剧到深夜…



第二天继续周而复始。



“我感觉这场疫情,快把我废掉了。”



其实我很想对屏幕那端的朋友说,并不是疫情的原因,而是自律性欠佳所致。



但想想,还是没有直接这样回复朋友。怕本身就有些萎靡的朋友,被打击得更丧。于是我把自己这段时间的生活作息表分享给了朋友:



“5:30  起床


5:30-6:00  洗漱,吃早餐


6:00-6:40  招呼孩子起床,给孩子做早餐


6:40-12:00 工作时间(期间休息半小时,顺便做家务)


12:00-14:00  做午餐,午休


14:00-17:00  学习时间(看专业书籍/听线上课程)。期间休息半小时,拖地做卫生。


17:00-19:00  做晚餐


19:00-22:00  晚间学习时间


22:00  上床睡觉“

和朋友一样,我也是自由职业者,相对于职场上班而言,时间上更有弹性和自我把控的空间。所以这套作息流程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只是想分享一下这其中的心得和收获。





每天作息大致分为三个版块:早上工作时间。下午学习时间。晚上自我提升时间。



早上于我而言,是精力最好,专注力最集中的时间。所以把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比如写课程大纲,写课件,码文这样的工作全部安排在了早上。



如果你精力最好,脑子最活跃的时间段是在晚上,也可以把这样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放在晚上。具体时间段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我把早上的工作,称之为“输出性工作“。即能产生经济价值的工作。



在工作开始之前,会给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仪式感:倒好一杯白开水。打开电脑。将手机静音,反过来放在桌上。



一切就绪,开始工作。



整个早上,除了中间休息的那半个小时,其余时间不看手机。而且反过来放在桌上,也是为了避免当有消息来时,突然亮起的屏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电脑微信也不会挂。因为信息栏里频繁闪红的图标,也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做课件需要通过微信文件助手传图片、视频时,会先记录在便签纸上。然后在特定的一个时间段里,登陆电脑微信,一次性上传。上传完毕后,马上关掉微信。



通过尝试这样的方法后,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变得可以高度集中。连蕃茄钟这个工具都不需要再用了。很容易就进入心流状态。一个早上,就可以写出一个大纲,外加一个课件框架。而在以前,这起码是需要至少两天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



早上特意给自己安排了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活动一下筋骨。有时,也会利用这个时间,做一下家务。一边做,一边听“得到”“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课。



休息,做家务,听课,一举三得。






做为一名培训师,看似做得都是输出性工作。但如果课件不迭代,不能满足学员知识技能上的需求,是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的。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不断学习,持续输入,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的时候比讲课都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培训师一般都是“不是在给别人上课,就是在听别人讲课”的原因。



所以在作息表中,每天下午这个大版块的时间,就是专门用来自我学习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里,看得主要是和自己主讲课程相关的专业书籍,学习他人的经验方法和理论。



再就是学习线上课程。疫情期间,培训机构都在转战线上,为了引流,目前很多课程都是免费,或1元团购的。



从这些课程中,筛选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然后记录在本子上。下午学习时间段里,就来听这些课程。



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记录在本子上”的这个动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当时看了某个课程介绍,觉得心动,就购买了。听了前几次可能就搁置在那了。时间一长,就不记得当初还购买了这个课的。甚至有时候想再去听,都不记得是在哪个APP上购买的了。



我也有过这种经历,花了不少冤枉钱。



现在我的做法是,当购买了一个课程后,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来。记录的时候,会记录这样几个信息:



课题、课程方向、APP、直播时间,看否的标注框



课题就不说了。记录课程方向是为了后期要调用相关课程知识时,可以立马找到相关课程。



记录APP也是为了日后好登陆相关APP去寻找。



记录直播时间是为了看时间安排上有没有冲突。如果能看直播,最好是看直播。这样有问题现场可以和老师互动。如果时间有冲突,就记下来日后看回放。



最后专门在本子上画了一个看否标注框,是为了提醒自己课程看了没有。之前常会出现课买了忘记看。用了这个方法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是下午时间的安排。我把它称之为“输入性工作”。



也是工作的一种形式,只是安排的不像早上那样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事情。



下午时间段的工作,常常会放上一些舒缓的背景音乐,泡上一壶茶,让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中工作和学习。


接下来是晚上的时间。



专栏作家托马斯·奥蓬说,每天晚上保持某种固定的习惯,可以让你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对此深有同感。接下来分享5个每天晚上时间段会做得事情:



首先,为第二天的日程做准备。每天晚上花20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今天发生了什么,并且提前规划一下明天大致要做什么。可以把第二天早上想做的事情都写下来,这样起床后就会清楚知道要去做的事情。



其次,花时间反思。反思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思维训练,会让你进一步评价你所经历的事情。在反思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同时,也要花时间反思自己做得非常棒的方面。畅销书作者劳拉·范德卡姆曾说:“反思自己过去一天中做得好的方面,会让你保持积极和感恩的心态。”



再次,花一个小时时间在想提升的事情上。下班后的时间,最适合用在自己想自我提升的事情。比如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参加艺术创作活动等。这些事情不仅可以让自己保持清醒的状态,还可以对日常工作产生积极影响,让自己在工作中变得更高效。



第四,睡前阅读书籍。这个时候看得书和下午时间段看得书不一样。阅读范围会更广一些。我称之为闲书。如果说下午是“实读”,那么晚上则是“悦读”。而且准备入睡读书,发现大脑会巩固你所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记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试试。



第五,睡前不要看手机。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身体激素,而手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曾有一个说法,夜晚玩手机10分钟产生的影响,就如同白天在大太阳底下步行一个小时一样。“试想一下,如果你白天在大太阳底下走了一个小时,再对自己说,‘我要去睡觉了’。你觉得可能性有多大呢?”所以,在睡前一个小时,最好不要让自己暴露在屏幕面前。这也是自己十点上床就能入睡的秘决。





自己做了半年的自由职业者后发现,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宅家的sohu一族,一个人的自律性真得非常重要。



而自律来自于有清晰的目标、强烈的愿望和战胜惰性的自制力。这三个因素,都是和自身息息相关,与外界无关的。



所以看似疫情把人废掉了。实则是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当心中有梦,眼里有光,手里有活时,你会发现,不管身外的世界如何,自己的内心是淡定和从容的,行为也是克制与自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你状态废掉的不是疫情,是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