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作者: [英] 卡尔·波普尔


内容简介:

《猜想与反驳》围绕着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不断清除错误而增长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广泛涉猎知识论、科学论、真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等领域。


作者简介: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之一。他继承德国爱因斯坦的批判精神和康德的唯理主义思想,形成“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建立同逻辑实证主义相对的科学知识观,提出反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知识理论。

主要著作有《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57)、《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猜想与反驳》(1963)、《客观知识》(1972)。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康德的星空是牛顿天体力学,自由是法国大革命,康德的本意是研究它们的合法性及关系,而继任者仅仅是模仿了他的繁琐的文体,而不知道文体是由于问题的困难所致。柏拉图的发现是通过几何学来化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计数到计量到无理数的矛盾,重新发现柏拉图在现代数学物理的作用,就是从亚里士多德概念和形式逻辑到几何的规约

#  因为政治课上老师有提到,就随便找了一本电子书小册子,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语言很晦涩。但其结论却让我很是吃惊,科学区别于伪科学的标准是可证伪性而不是可证实性。就像远古时代人们坚持认为太阳东升西落是真理一样,我们目前的所有规律和科学其实只不过是暂时经受住了一些反驳,它们是无数猜测中的幸存者,却不会是最终地胜利者。

作者辛辣地批判了那些要么自高自大,要么愚昧不堪的人们。当有些人总是把真理,科学挂在嘴边时,其实他们也正在成全着另一门伪科学。

贰: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虽然由于没有哲学知识的基础,只看懂了五成。但是我不妨碍从中找到一些共鸣。全书一共600页,看到两百多页,便忍不住先写点东西下来。

读中学那会儿,我一直是老师比较头疼的学生。这不是说我是那种爱捣乱的学生。而是我的怀疑特别多,尤其是物理和化学。我想老师不愿意回答,或许的确是因为他们回答不出。因为当寻根究底为什么到了最后,就上升到了哲学层面。这不是老师专业范围内能解决的。我是一个爱执着于怀疑的人,因为不仅我自己痛苦还把这种痛苦顺带捎给了老师。

为什么是这样的啊?原子那么小,我又看不到。因为道理很简单,其实这些都是只是猜想而已。而老师不能说这些都是猜想,一个是没这个水平,另一个是他们的意识中这些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真理。

还有就是我们能知道什么错的,却很难说明什么是对的?这个在我遇上选择题的时候,真是深有同感。那一排的选择题来看看,尼玛全是错的么。尤其是语文和政治的选择题。有些语言表述不清,这个时候就特别痛苦。你能怪我做错题目么?明明是你没有表述清楚。然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去买本标准答案来背。

我一直觉得我从小到大所经历的教育,其实磨灭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说来说去也说不出原因。我觉得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学校爱告诉你什么是对的,教科书列出的都是真理。广大教师,甚至不惜用人身攻击来教育你什么是好的。爱之深责之切,在高尚的目的之下,一切的伤害似乎都只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说有人能告诉你什么是真理,那你还用思考做什么。只要乖乖地接受这一切便是了。然后你每天所需要做的便是,不断地重复记忆这些真理。从这个角度来说,义务教育和邪教没什么区别。


叁:

念书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找它,当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还没有重印。

最重要的收获是,科学不是为了求证实,而是为了求证伪:证实是容易的,甚至很依赖技巧的;证伪则包含了不确定性,有风险,能够经受考验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敢于说,“如果观测到的爱丁顿日全食不符合他的预期,他愿意放弃相对论”,这一点给年少的波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的伪科学,伪理论,大多没有这样的勇气,不敢接受这样的考验,它们更喜欢列举一个个特殊(ad hoc)的条件(打上一个个补丁),然后告诉你“看,是这样吧”、“看,我又对了吧”,绕来绕去,往往就骗得了人的信任。读过这本书的人,对此应该有相当的免疫力。

波普的论述能力很强,读过这本书很久了,但仍有许多细节,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要避免“无穷上溯”,讨论的双方必须有统一的前提(“至少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解决分歧,所以,请坐下来讨论吧”),对本质论和唯名论的划分(“小狗是一条小的狗”,本质论和唯名论者对它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重要,也很值得看的书。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你可能感兴趣的:(《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作者: [英] 卡尔·波普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