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10000小时就真的能成功吗—读吴军《见识》

每天你是不是都有做不完的事,但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

一个人效率的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是在于完成了多少。实际上,提高效率是很难的,我们能控制的就是少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挤压做每件事的时间。

不过给人的直觉是越努力就要越给自己更多的任务,显示高效率。而行动时却力不从心,从而开始否定自己,继而放弃。

能做好一件事真的很难,想同时做好几件事几乎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如果总有干不完的活,总是很焦虑,不妨先停下来,重新梳理要做的工作,站在对公司帮助最大化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挑出最重要的工作并努力完成。

每次做事前都要问问,这件事值得不值得做,如果值得,有没有更优化方案,如果有,把优化方案设计的再细致、再细致一些 。

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10000小时定律,把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10000小时的时间练习。而罗振宇老师在罗辑思维里提出不同观点,即使花了10000小时也没用,因为思维方式、个人境界等不同。

观点不同,但并不矛盾。

1、《异类》不仅强调努力的重要性,还包括智商、运气等,并且所有条件加起来并不是充分条件。比如智商,低于120,很难成功;高于120,智商的作用也不明显。

“勤能补拙”没有科学依据。

2、运气或大时代对成功很重要。成功要感恩遇见了合适的时代;失败则总结自己。而不是相反。

3、家庭和生活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身体和心智的成长。父母的见识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比缺乏金钱更可怕。

具备以上三点,那就恭喜你。如果真的要打磨一项技能,接下来就要先花10000小时再说。

付出10000小时的努力时,容易出现的4个误区。

1、简单重复。一直用低水平的重复,

2、习惯性失败。迷信失败是成功之母,不重视学习,懒得总结,不请教他人。一直重复失败的怪圈。

3、林黛玉式困境。指的是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精进,对其他领域一概不接受,这样就会路越走越窄。

4、狗熊掰棒子。学习只学到一堆零碎的知识点,达不到累积效应,没有搞清楚这些知识点相互关系。

三板斧解决4个困境。

1、愿景—目标—道路。很多技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要进步,必须确立合适的愿景。

2、不中听的话,也有其中合理之处。理解这些话的合理之处,

3、凡事做记录。记录让人思考更快,经验更容易得到传承。给自己一个承诺,从明天重新开始在记录。

做好最后的1%,帮人帮到底,做事做到底。一款产品只要好5%,就可以多出两三倍的利润。做好最后的1%,就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前1%。

你可能感兴趣的:(努力10000小时就真的能成功吗—读吴军《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