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看媒体的影响力


我们每天会从各种渠道获取许多的信息,万事万物都能够从一个小小的手机中了解到,还真是有点“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意思。

这里所说的渠道,我们就叫做媒体,这是一个广义的媒体,包括自媒体、朋友圈。

媒体是国家的喉舌,也是人民的眼睛,我们大多时候是透过他们看世间万事,知天下百态。媒体的言论是普通人对于一件事情的直观感受,一个具有冲击力的报道,能引导群众的思想,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影响。

那媒体对于人民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少呢?

2014年有一部韩剧《匹诺曹》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主要讲述两个实习记者在良心与仇恨的两难选择之间,不断追寻事实真相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直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主角的父亲是一名救火队员,一次失火导致近十名救火队员丧生,主角的父亲也就此失踪,一名政府官员,为了来掩盖火灾发生的原因,便诬陷主角的父亲过失造成了救火员的死亡,并害怕承担责任,逃跑失踪授意媒体大肆宣传报道,于是公众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主角父亲的过失与失踪,纷纷进行指责,逼得主角的母亲跳海身亡。直到多年后,在废墟中发现了主角父亲的尸体,才得以沉冤昭雪。

这是我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媒体对于公众的影响和导向性的强大。

前段时间,读了东野圭吾的《麒麟之翼》,也被彻底震撼了一次,一位男子被刺,却吃力的爬到了日本桥的麒麟下面,重伤不治死亡。警方发现一名可疑的年轻男子,拿着死者的包,在追捕过程中,年轻男子被车撞伤昏迷不醒,被定为重大嫌疑人。警方调查发现,这名年轻男子曾是死者企业的派遣员工,并因为企业未做安全措施而导致工伤,并被企业开除。

企业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为了逃避安全事故的责任,将一切的罪过推到死者身上。媒体报道出来后,所有人都从同情死者和家属,开始指责死者,甚至说出“被杀是活该”这种言论。

调查的刑警加贺对死者家属说“没有一个人是应该被杀的”,这不仅给了死者家属生存下去的力量,更让人感受到,经过媒体的引导,这个案子已经从“查清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变成了“这个人应不应该杀”。

最近,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波三折的故事更是跌宕起伏。这些都离不开媒体的推波助澜。

先是各家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了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口径一致的认为“女司机逆行导致与公交车相撞引发的事故”。

“女司机”来就是一个极度敏感的词,这些报道一出,全民口诛笔伐,言辞犀利,十分恶毒,诅咒其全家者比比皆是,颇有五大门派讨伐光明顶的壮阔气势。

可是仅仅不过几个小时,这些充斥着“正义感”的激愤之师就被狠狠打了个脸。

几个小时后,各大媒体又相继爆出,重庆交通事故系公交车越过中线,女司机正常行驶。

于是,各路网民不约而同的发起了一场,“给重庆女司机道歉”的运动,同样的言辞恳切,至真至诚。

没过多久,媒体又爆出重磅新闻:“公交司机发车前凌晨五点钟,在某k歌软件上唱歌”。于是,“精神不正常”、“网贷投资失败”等等各种说法不胫而走。脸上的巴掌印还没消退的网友们,又开始声讨公交车司机,似乎终于感觉找到了“光明顶”上坏事做尽的始作俑者。


就这样,可爱的网民们跟着媒体的口风,不断的转舵,一路随风飘远。

就在此时,又有媒体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为什么大桥的护栏没能拦住重庆公交车坠亡”,随即贴出了,一位桥梁专家,对于万州长江二桥的防撞护栏设计标准不能满足现在的规范标准,相对要弱一些的论断。

于是网上又掀起了对于大桥护栏不规范是否是导致公交车坠亡的直接原因的讨论。

最后,各家媒体贴出了从公交车黑匣子中裁剪出的视频,我们也第一次亲眼见到,公交车坠江前的死亡十秒钟到底发生了什么。

 于是,真的是群情激奋,到处充斥着对用“砖头机”爆头公交司机的女乘客讨伐之声,对无端猜测公交车司机的忏悔之声。

纵然是女乘客的罪行罄竹难书,但当公交车司机还手对打的时候,俨然他也忘记了肩负在自己身上的责任与生命。

逝者已矣,但是我们矛头,却跟随着媒体的一路反转,过山车般的一波三折。

在社会进入信息高速化后,现在的媒体已经不是当年的一家之大,万人仰瞻。传统的媒体被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所冲击,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甚至朋友圈,一片百花齐放的大好场景。

于是现在的媒体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

是要先发头条,抢占流量,还是要事必求稳,力争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看媒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