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之秋季:预防秋燥的小妙招,花钱不多效果却很好

“秋”字长在“心”上,就成“愁”字。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进入秋季以后,虽然不像夏季那样炎热、也不像冬季那样寒冷,天高气爽,人本应该感到舒畅、愉快才对,可是却往往事与愿违,出现了疲乏、皮肤干燥等烦心事。甚至还会出现口鼻干燥,皮肤干裂、便秘、脱发、咳嗽等症状,这个就是咱们老话说的“秋燥”。

那么,秋燥的原因是什么呢?

民间有句老话,叫做“夏过无病三分虚”,意思就是,夏秋交接之后,人非常容易产生倦怠、乏力等,从而导致脾虚、胃虚、气虚,抵抗力差。

盛夏季节,炎热的天气让人体产生了很多生理变化,比如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能量消耗也相对增加了等等,不舒适的气候环境又影响人的睡眠质量,以至于白天消耗了太多的能量,晚上又得不到足够的补偿,结果欠下了一笔夏耗债务。

入秋以后,天气变得是干燥,空气中水分不多,这就导致了人体缺水。

中医认为,秋燥是“六淫”之一,也就是说,秋燥使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容易生病。燥邪又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常见于初秋天气还比较热或很久没有下雨的时候,凉燥则常见于深秋天气转凉的那段时间。

秋燥中,最让人烦恼的就是咳嗽。如果前一天喝水比较少,或者北方人家里有暖气的,早晨睡醒以后是不是会声音嘶哑、嗓子疼呢?这是因为,人的喉咙是最容易判断身体是否干燥的地方。所以秋燥的时候,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咳嗽。一些体质差的人会将这种秋咳一直带到冬天,或转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其次,皮肤也特别容易受秋燥的影响,一到秋天,有人的皮肤就开始干燥,到处瘙痒,早晨洗完脸如果不马上擦护肤品,还会紧巴巴的很难受,嘴唇更是干燥起皮。出现这种情况,你的肌肤已经丧失水分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止秋燥呢?

缓解秋燥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补水了,每天8杯水一定要喝足。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是因为白开水在体内流失得很快,如果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那么水分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

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饮食方面,应该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多吃一些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帮助你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另外,秋天皮肤容易干裂,不要频繁地洗澡,一个星期洗1到2次就足够了,而且不要泡澡, 最好是淋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洗澡的时候选用刺激性较小的沐浴液,千万不要用碱性的肥皂。

而预防秋燥的重点,就是秋天进补不能过。

很多人都认为秋季进补很重要,但是进补不当,最容易引起秋燥。由于夏季人们常吃冷饮,造成胃肠功能减弱,此时如果突然大量进补,会加重脾胃和肝脏的负担,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这时候,可能有的人会疑惑:既然要补,又不能乱补,那我们应该怎么补呢?

中医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如果你身体很健康,却偏要进补,那就是白花钱,找罪受。大家一定也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有的人服用鱼肝油过量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肥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等。所以,如果你的身体向来没有什么毛病,胃口也好,就不需要再特意吃补品,过量的营养对身体来说也是一种负担。

对于身体确实虚弱,真的需要补一补,那应该怎么补呢?

这里我教给同学们一道既能防秋燥,又能进补的药膳:五汁饮。

五汁饮是缓解秋燥的古方,出自清代名医吴鞠通的《温病条辨》。

五汁指的是梨、芦根、荸荠、藕、麦冬五种东西。

具体做法是:1个梨,1个荸荠,一条鲜芦根,一节鲜藕,洗净去皮后切碎。麦冬10克,在开水里浸上一个小时,洗净后切碎,然后将5种材料混合榨汁饮用。建议连续饮用3天,鼻咽干燥的症状会有明显改善,长期喝还能使皮肤和毛发恢复润泽。

再教给你一道改良的五汁饮:用梨、荸荠、杏、猕猴桃、无花果各50克榨汁,加蜂蜜适量饮用。这道改良后的五汁饮除了能滋阴润肺,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有病治病,没病强身。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今天讲到了秋燥是因为气候变化,水分降低,容易引起咳嗽、上火、皮肤干燥等症状,要预防秋燥,就要多喝水,多吃滋润的果蔬,适当进补。五汁饮方便易操作,能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可以作为保健饮料来试做一下。大家如果有任何想法和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祝大家四时吉祥,平安喜乐,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季养生之秋季:预防秋燥的小妙招,花钱不多效果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