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如何欣赏中国画2

方闻认为,中国美术史上也有一个关键变化期,就是“南宋到元代”,他把中国美术史大体分成了三段。

我们可以把这三个阶段理解为“画为心印”概念不断发展的三个阶段。

“南宋到元代之前”,也就是隋唐到北宋时期。唐宋山水画虽然是在模仿自然山水,不过它跟西方绘画“模仿”的方式不一样,它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从画面来看,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景物的叠加,画家会先分层次地把前景、中景和远景“画”在脑子里,然后再把放在脑子里的前景、中景和远景叠在一起,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上。

中国文化独特的视觉化方式,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定型的。这种画法乍看起来,完全不符合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透视规律,甚至也有点违反我们看风景的常识,但是,它其实更符合我们看风景的真实感受:我们欣赏风景的时候,从来都是动态地去欣赏流动的风景。方闻的分析可以说奠定了当代美术史研究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理解。

方闻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分析“南宋到元代”的山水画。在传统美术史的观念里,这段时期是中国山水画成就的高峰,我们熟悉的很多名画,像《富春山居图》等等,还有著名的画家,比如赵孟頫,都是这个时期的。

方闻认为,元代成就最高那些画家,他们的画面构图跟前面说的那种唐宋绘画的叠加不完全一样。如果你比较一下北宋和元代的山水画就会发现,元代绘画中的山峰好像不过是小山丘而已,它们距离自然更远了,更不写实了。

要说原因,方闻认为是政治环境改变了。元代画家一般都是文人,在蒙古人的统治中,他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怎么办?就只能隐晦曲折地说。

苏东坡的观点也有这个意思,形是基础,理才是绘画的主题和艺术的终极目标。这个观点引领南宋到元代的绘画开始进入一种幻觉的世界。从这里开始,中国美术其实已经走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第三个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就是在这个新方向上继续探索。方闻认为:整个明代的绘画,从一开始就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面对那么庞大、丰富的传统;二是绘画和政治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应该为政治服务,还是应该脱离它的影响?面对这两个问题,形成了4种答案,也就是继承传统和反叛传统,服务政治和摆脱政治。这4种答案正好对应了4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在明清,这4种风格各有发展,到最后,整个清代中国美术的追求和诉求都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方闻提醒我们,无论在任何时期,绘画风格表现有什么不同,中国绘画从来都没有背离它的基本原则,就是“画为心印”。 这就是中国视觉艺术自己的演变逻辑,它来自我们的文化传统。

画不是自然的奴才,描绘的其实是你心里所感、所想。就算是隋唐到北宋时期比较偏向写实的绘画,也是心灵的投射,是作者感受的直接投射,甚至是普遍社会心理的折射。所有后来演化出来的风格、道路都是从“画为心印”这一点上开枝散叶。所以,这本书从“心印”开始说起,到最后你会发现,他讲的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的脉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摘】如何欣赏中国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