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儒家思想06

明明德:为什么说每个人都“缺德”?

《大学》是入门,也定下了整个儒家思想的学习纲目;然后是《论语》《孟子》,难度逐步加深;《中庸》最难。


《大学》一开篇,就定下了儒家思想的纲目,称为三纲八目,这是学习儒家思想的总纲领。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要先定纲领,定条目,然后按纲目展开。

开篇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就是三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共八条,就是八条目,简称八目。


        第一条纲领,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擦亮的意思。后面的明德,指的是人天生的德性本来就是光明、明亮的,我们只需要不断把它擦亮。

      记住啊,这是我们践行儒家思想时的一个重要心法,不是增添,而是减少,不是增添优良品德,而是减少错误和丑恶。一点错误和丑恶都没有,自然就是明明德了。所以,价值观指的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我们不要做什么。


        一个没有做到明明德的人,就是缺德。缺德是一种常态,而不是对做了败坏道德的人的批判。

      当一个人被骂“缺德”的时候生气,证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德,并且认为缺德是一种耻辱,而自己绝对不缺。这就是自欺欺人的开始了。当你进入自欺欺人的状态,进步明德的大门也就关闭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儒家思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