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就曾有过“开卷有益”与“开卷有害”的辩论,也曾有过什么“闲书”的说辞,也还有过主课老师瞧不起复课老师的现象。
那个时候,只依靠着本能接受着外界信息,还无法拥有着成熟的辨别认知能力的我,只能够茫茫然的接受填充,跟着人云亦云的麻木着。
可是,渐渐的大了,看的多了,就会有了点儿见识与辨别的能力了。就好像是,诸葛先生的“开诚布公,广纳谏言”一般。
虽然,见识仍旧浅薄的我。却渐渐的在不知不觉当中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系统,有了辨别的能力。
尽管这能力,并没有多么的强大。但,也已足够让我,可以不人云亦云,麻木接受,难受了都不知是为何。
曾经有人说,世间最悲哀的事就是,莫过于走投无路。而我却认为,世间最悲哀的事是,还不知道有路可走。
那些悲哀,莫过于源于无知与浅薄。
就好像是,你的父母怎么让你成长的,而你就是那样的让你的孩子成长。
但我想,小的时候应该有许多人,都会去羡慕别人家的家长,觉得那个小孩好幸福。而拥有了孩子的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去羡慕别人,而遗憾自己呢?也许你会去弥补你曾经的遗憾,但有的时候却过犹不及的让他痛了。而你会不会有着,他“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愤恨呢?
有人曾说过,在你羡慕别人的同时,也有可能别人也在羡慕你。
也有人曾经说过,这世间并非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小的时候,老师曾布置过让在假期看课外书籍的任务。没有丛书的我,就去问妈妈该怎么办?
那时,妈妈身边还有别人。当我说完,妈妈还没开口,那人就说,小孩子家家的,看那些做什么。最后就无疾而终,茫然的我就木木转身走了。
小的时候,有许多这样的事伴随着长大。
很多问题,都茫茫然的无疾而终。有的是消失在时间的里,被时间解惑。而有的,却被遗忘在角落,不再想起。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学校来过外地的监考老师。有个老师监考完了,就想在假期收些学生补习。地点离家不远,爸爸就让我和哥哥去了。
补的是英语,补完了。开学后,就感觉学起来轻松多了。可是,这轻松却在后来给我带来了疑惑。那就是两个老师的有的发音不一样,困惑的我下课就去问老师。而那老师,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就说跟着她的读音就对了。一点儿也没有解答我的疑惑。
到了现在,我已经记不清是她的发音存在口音,还是什么的了。但我却记得,那求解惑的单词。
现在的我,也已知道,英语存在着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发音。却不知,那老师为什么要那样说。但小心眼子的我却把那个老师记到了现在。因为,她不仅没有给我解惑问题,还借了我的书不还,要了几次都推脱,后来,就直接说丢了,撵着我走,也不再说些什么。还有在哥哥拍毕业照时,涂了吓人又恶俗的口红,来凸显她。
像这样似是而非的事,都一路伴随着我成长。有的消逝了,经他人诉说,又成为了我时光之河中的一个小点。有的就直接被遗忘在角落,彻底的消逝了。
然学业结束后,我却觉得并不代表读书就结束了。虽然很多读书时的内容都记不清了,但小的时候的有些却忘不掉,尽管现在说起很多人都记不得了,但我却记得那些内容带给我的东西。
曾经很多时候,都听说过什么人的推荐书单。但有些推荐的,我却看不下去。
后来,我就依着自己,遇到什么就看什么。慢慢的有了挑剔的眼光,捡着爱看的在人多的时候看。在一个人可以安静的时候,就看些枯燥理性思维的书籍让心灵沉淀。
尽管到了现在,很多时候看到一些以前看过的书以及同一类型的,就都会拼命的吐槽以前看那些书的自己,是脑子进水了才看那书,还恨不得去抽醒那个浪费时间看那些书的自己。
但,很多时候我都会庆幸。庆幸,曾经的那些浪费,让时间告诉了我什么叫深度,什么叫眼界,什么叫辨别,什么叫认知。
我还记得姑姑曾经让我去给表弟开书单,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可笑。因为,那时看书较为疯狂的我,当真狂妄自大的去开了书单。尽管,那个书单也费了我许多的精力。
但现在每当想起,都有些羞于见人。因为那个时候的我,见识还相当的浅薄,辨别认知的系统还过于简陋。
现在的我已经从,只是疯狂的看后丢弃——到了摘要——到了写简单的书评——再到且看且评——再到长评分析——再到看时联系并结合自身长叹写想法。
后来的后来,我就单写些生活的回忆,写些生活中的看法,整理整理那些稚嫩的小纸片和摘要的读书笔记。
再时断时续的写些生活中,那些一闪而过的东西。
现在的我,有个能写出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作品的愿望。
在书的世界,我以兴趣来引导自己,以生活的求知为辅的沉淀。
慢慢的在书的世界里,我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生活中,也慢慢的完善着自己的品行,提高着自己的能力。
我想,读书于我就是生活,就是心灵的放飞与沉淀,就是让我糟糕的性格在生活中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
读书,带给我的,不止是书中的世界。它,还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还令我在生活中,可以更好的愉悦身心。